澳门凯发-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点滴谈论文(整理13篇)-澳门凯发

| yanguangshi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点滴谈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这13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点滴谈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点滴谈论文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点滴谈论文

要理解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追本溯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宽泛的,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不难看出,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断然不可停留在“课程即教材”的层面。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我很荣幸也很高兴参加的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几年来,有点滴的体会。

一、体育校本课程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体改的推进,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理应革故鼎新,以顺应课改之需要,此所谓“观念一新天地宽”。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体育教师不要只是盲目接受专家和权威认可的东西,以至于不敢越雷池一步,做任何事情却也按部就班,实则不为当下时代之要求。体育教师理应不再以当然的权威者自居,而要与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一种机会的补充,在课程开发中体育教师有机会得到发展,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身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反思自我,在反思中知不足,在不足中求进取,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适度把握和规范调整,在调整自我角色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自己不仅成为学校自编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自编课程的规划者和评价者。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为达既定教学目标,多渠道集合教学内容,遏制传统意义上的照搬教参行为和“本本主义”作风。

观念的重建是一个复杂而艰难跋涉的过程。当下体改之际,对于新思想新思潮,经验型体育教师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以致难于接受与适应,观念和行为的形成达于心而难于自拔,只会在孤芳自赏中艰难的流露出观念的僵滞而无法超脱,适应时代着实费些心思。在目标统领内容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其主体地位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加凸显,选择大量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制宜。只有着眼于某些过时的观念的改造与更新方见最佳时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做到知识的更新与细?,避光与新课程思想的脱节,进而缝合“断层”,倡导新课程思想的“渊源阵地”肩负起培训的责任与义务。当然观念不仅仅是靠说教的束缚与伦理的表达所能改变的,不是通过自我强制的改头换面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反复验证,次次对比与反思,在甄别与评判中形成与深化。

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约翰・卢卡斯在《体育预测》一文中谈到:“未来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会成为令人羡慕的高尚职业。”对于体育教师地位的提高,需要社会相关政策、理念的倾斜与让步,需要物质的奖励与精神的鼓励,更需要自身能力的提高来做一价值的见证。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体育教师地位的提高来说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体育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

如培根所说: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层面是不可能做出任何完美的发现,如果你站在该学科的层面上,而不向更高的学科上升,你就不能发现任何学科更远和更深的部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体育教师打破了原有的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执行者的角色,教书匠的.称号,工具的化身,现在上升了一个层面,站在了学科的高度,作为研究者、策划者、决策者。新的课程空间有待体育教师最大限度的展现独特却不可为他人所替代的教育智慧,从而改变体育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比如,在内容架构上强调目标统领内容,突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增强了体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主权,不再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体育教师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密切联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区,共同将地区特色民族民间活动挖掘至深,走“整合-精选-校本化-学校特色项目”的道路。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教师不可能是“单边主义”行进,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在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整体的体育学习需求,充分依托并最大限度的调动校内、外的相关人员(校长、体育教师、职工、学生、校外课程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官员、社区、学生家庭等),走“多边主义”道路。

学生体质与健康下滑的矛头全然且简单的苛责于无辜的学校体育,负罪于莫须有的新课程风潮的失利,这是不可取的,仅仅靠学校体育那只是杯水车薪。学校体育教学每周2学时,在全年,体育教学对人体的作用时间不足0.5%,尽管他可能定向的和积极的,却怎能从根本上制约人的体制发育呢?诚鉴体制的成分和生活效应以及自然长进因素的比重之大,我们完全应当自省自问:增强体制的任务是不是体育教学所能撑起的重担?从校本课程的自身加以分析,尤其是我们具有地区性和民族特色,很多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积淀,更怀有一种因自孩提时代的憧憬,对校本课程充满无限乐趣。短短的课堂40分钟能授予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又安能消化吸收多少呢?卡罗尔认为“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时间量”这就是说,时间是掌握学习的关键变量。重要的是,校本课程有一个地区或学校的大环境做后盾,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定能课上练、课下练、校内练、校外练,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

体育课程改革担负着教育的使命并寻求与其相适应的体育教师新角色。体育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要摆脱对国家课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依赖,不要追求校本课程的“品牌效应”,更不要一味寻求功利探求长官意识以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体育教师要有一种胆略更要有一种胸怀,让事实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依据,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不要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要融入世界走教育国际化道路,更要根据地区差异和学校不同,因地制宜走校本课程特色化道路。

篇2: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按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切实降低体育教学成本,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形成体育能力。第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上的。校本课程因此更尊重学生自愿的选择权,更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校本课程是对小学体育教材的必要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和合理搭配,校本课程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起到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2.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

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更是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可以让教师快速成长。第一,开发校本课程为体育教师赋予了教学自主权,给体育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能力的空间。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与教研员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可以在教研员的带动指导下,不断丰富教育理论知识。第三,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开发原理进行充分研究,需要教师自主编写教材和教案,这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重要帮助。

3.促进学校形成教育品牌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普遍具备了精品课程的意识,积极开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可以为学校推出更多精品体育课程,从而形成学校教育品牌。第一,校本课程可以极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第二,校本课程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可以逐渐发展出学校的特色教学项目。第三,校本课程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最终为学校形成体育教学品牌服务。

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

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开展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小学体育课程应当围绕如何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特别是随着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与运动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应当围绕学生转变不良生活习惯、让学生学会合理运动、注意运动中自我保护等内容。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促进学生取得全面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热爱运动和关注体育的良好习惯。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角是学生,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当围绕学生进行,要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为主,要切实提高教材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使地区性特色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广泛普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出有效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3.从学校现实条件出发

开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要从学校的教学条件出发。特别是在当前小学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应当从学校的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出发。第一,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当符合学校的场地和办学条件。第二,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势项目,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有特色的田径、武术等地方性校本课程。第三,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项目,积极地在学校普及体育运动。

三、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全面分析小学体育教学资源

学校的教学环境直接决定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在开发小学体育校本课之前要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进行评估,特别是对学校场地、时间、设备和教学环境全面评价,能正确认识教学资源的优势与缺陷。例如,小学体育人教版五年级的《软式排球》《助跑投掷轻物》的教学就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资源进行课程的改编,先在室外较小的场地让学生熟悉球性,再让学生学会垫球等基本动作,最后安排学生到球馆进行发球和对打等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而且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循环开发的模式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讲究循环开发,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国家体育教学的要求,将相关的教学项目统一到一堂课来完成,在这些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对课程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评价,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必要的改进,对合理的部分予以充分的保留。这样不仅能保证校本课程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使校本课程更具操作性。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三年级的《走、跑与游戏》教学就可以先将走跑交替、障碍跑和跑动中手摆臂等课程合并在一起,再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的游戏,可以得到统一集中训练的较好效果。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小学体育教师为主体,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并进行积极的内部分工与协作,制订严谨的开发规划与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开发出校本课程,并在学校积极实践和不断改进,最终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篇3: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资源优势论文

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资源优势论文

论文关键词: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校本教研 体育健康课

论文摘 要: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更应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教学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对严重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与健康正常开展的不良影响的弥补。校本教研,因其地域性、本土性、实用性、校本化等特点,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产生很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体育健康课校本教材,因为场地器材的因地制宜,身体活动的可操作性,体育文化的本土性、趣味性,将使因经济落后而无法从场地器材及教材资源、人力资源上合理、科学、有序地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一)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历程,跟大多数学校一样,实际上是“副科”,领导不重视,教师随便上,学生无所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更应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教学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对严重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与健康正常开展的不良影响的弥补。

经济的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体育与健康课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正常开展。学校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时不能为了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地方的风土人情整合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和器材,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突破口。学校要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登山、竹竿舞、滚铁环、放风筝、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从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能从事体育锻炼的场地,采用种种手段利用和自制各种有利于学生从事健康体育锻炼的器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挖掘体育教师潜在的人力资源。

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和学校领导教育观念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潜在的轻视及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充分地展现应有的才干。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许多课程研究专家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缺少教师的改革,任何课程改革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校本教研的开发,将会激活农村体育教师的思维,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但会开发出各种适应本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土教材,而且会推动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在这种创新和改革中,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体育教师的潜在的人力资源将得到挖掘。人的因素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将给农村的体育与健康课新课标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开发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的资源优势

(一)内容资源优势。

1.农村学校在生活中创造的体育活动。农村学校一般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学生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如: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跑城(一种打沙包游戏)、跑国(划定活动范围,两组学生相互占领对方地域的游戏),不同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登山、竹竿舞、滚铁环、放风筝、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这些活动很有特色,只要稍一加工就可以开发成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校本教材。

2.传统文化活动。在农村学校,传统文化活动较为盛行,大部分以身体活动为主,比如:扭秧歌、舞狮子、腰鼓、民间武术等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开发改编,都可以成为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校本教材。在目标统领内容的体育课实践中,教师能更多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上虽然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目标,但在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上缺少“主打”运动项目。学生经过十几年体育教育之后,反而感到什么也没有学会。因此地方和学校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加快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制定。开发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能使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甚至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失去了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

(二)人力资源优势。

农村学校有一批年龄轻、思维活、创造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及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喜欢体育的学生是开发体育与健康课校本教材的最大优势。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诸多缺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课程设计,体育教师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不注重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方向和改革成果,因循守旧,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方法,体育课不是统得太死的“老三段”,就是无任务的“放羊式”。现实工作中,部分体育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即使学习别人一点,也是生搬硬套,缺乏求实创新精神,只能使体育工作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部分体育老师不愿下力气求取新知,不想改换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使体育和健康的课程标准得到更好实践,在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水平,适应社会对多类型、多规格、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们相信,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反思,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改革将写下更美的篇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的智慧、创造力,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合理利用校园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民间的体育器材、自制的体育器材等,充分发掘当地的各种民间的体育活动,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本校实际、学生喜欢的校本教材。只要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就会开发出科学的,有利于很好地开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天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h].湖北教育出版社,,(4).

[2]陈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g].高等教育出版社,,(4).

[3]王立人.体育与健康基础[z].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

篇4: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义和策略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是当今中学体育教学非常流行的教学新视角,对于推动中学体育教育的深入变革具有重大意义。体育校本课程是“以生为本”理念在体育领域的重要诠释,以特色化为根本,以实践性为动力,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本文探讨了校本课程的内涵及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促进校本课程和中学体育的良性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特色

自体育教学大纲在我国中学体育中广泛推行以来,在取得一定实效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千篇 一律的问题,对中学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每一所学校在地域地理、学校发展、学生特点、管理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特色,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并不利于中学体育在各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贯彻教育大纲的同时,中学体育也应在自身的特色发展上做好文章,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即在贯彻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门设置课程的条件下,通过科学和全面评估本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在有效利用学校和当地社区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而开发的具有特色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上,必须坚持2个重要落脚点:(1)以学校为本、凸显学校特色;(2)重视课程开发,凸显实践性。在内容开发上,必须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涵盖新的教育理念,在贯彻中央和地方基本教育精神的前提下,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利用自身办学特点、优势和资源,在学校成员独立、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联合校外团体或个人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也就是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学校自身优势为基础打造独特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体育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通过两条腿走路打造丰富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篇5: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义和策略论文

2.1有利于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体育学科是中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学科一起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体育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落脚点,在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体系。打造体育校本课程,就是要凸显学校的体育办学特色,使体育教学能够真正顺应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抓住学生的心。体育校本课程要求教师能够紧密关注学生体育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特点,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加工,使得体育课程能够有效结合学生的喜好和情感;在教学模式上,校本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喜好。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充分意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开发,从而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打破传统体育课堂低效、沉闷教学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2.2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很多中学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教育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对于中学体育而言,如果机械地执行中央和地方教育大纲,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难题,进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是各个学校真正立足于自身办学实际,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必然举措。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地域的不同学校在办学环境上往往千差万别或者各具特色,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一校一面”的校本课程,创新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方法,用好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管是采取因地制宜的形式,还是因陋就简的方法,都能够实现学校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使体育办学始终不会脱离学校实际。

篇6: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义和策略论文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在忠实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出现了“千校一面”的体育教学局面,这种缺乏变化和特色的体育课堂逐渐让学生感到乏味。作为新时代的中学体育,在顺应教育政策和社会大环境的前提下,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同时,应凸显办学的个性化特征,即能够较好地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优势,打造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之路,以推动“一校一面”体育校本课程教学的新局面。

3.1加强内容建设,丰富校本课程内涵

教学项目和内容的开发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实施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打破“千校一面”的桎梏,一定程度上凸显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打造具有“一校一品”的特色化校本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体育课程能够真正地扎根于校园文化。具体而言,在体育项目的选择和设置上,除了体育大纲要求的基础项目外,还应积极引入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资源,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的运动项目,在实现对地方文化有效发扬的同时,更多地融入趣味性和技巧性,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体育需求,还可以巧妙地赋予中学体育更多的社会责任。此外,中学体育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选材视野,引入一些在学生群体中具有重大吸引力的现代运动项目,为构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选项。中学体育在承担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门赋予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对这些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的校本化改造。以足球教学为例,在传统11人制足球的基础上,可以增设5人制足球、3人制足球教学项目,同时还可以将更多的足球游戏纳入进来,打造具有特色的足球校本课程内容。此外,学校还可以“另起炉灶”,大力开发具有“一校一面”的特色教学项目,可以从现代流行项目和民族传统项目中寻找选项,如柔力球、舞蹈操、瑜伽操、踏板、轮滑、呼啦圈、抖空竹、荡秋千、打陀螺、珍珠球、溜铁环、摔跤、拔河,此外还有跳竹竿、跳房子、跳皮筋、跳绳等。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也可作为体育校本课程项目进行开发,如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打雪仗、滑雪橇,以及各类民间体育游戏。这样的体育项目设置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构建特色内容的同时,更好地突出体育的实践性特点。

3.2重视监督管理,提高校本课程执行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校本课程的执行力,各个学校应探索成立专门的开发小组,即组织由体育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体育校本课程教研组。在确保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同时,还应尽可能提升其在学生家长和学生中的影响力,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和参与成分必须具备广泛性的特点,通过一线体育教师的协调和组织,构建开放、科学、民主、合作的体育教学氛围,同时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常态化的校外学习和交流活动,吸取先进地区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体育校本课程需要多方位、长时间的努力开发才能取得一定实效性,在充分发挥一线体育教师教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构建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即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划分,对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教学政策和物质条件支持,同时监督课程开发的具体落实情况。

3.3完善评价机制,保障课程开发的延续性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没有“范式”可以供参考。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突出发展性特点,只有以发展的眼光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才能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性和实践性。校本课程的评价修订应作为开发的重点工作,从教学计划、实施过程到实施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尤其是需要做好后期的反馈和评价工作。通过反馈信息发现问题,作为调整课程结构的重要参考,促进课程架构的不断完善。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即主体应包括有关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评价活动要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保持同步,跟踪好教学环境和课程对象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发展性,即评价活动应采取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全面客观地把握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效果。

4结语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在正确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对中学体育教学重要意义的同时,应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特点,从凸显特色性和实践性入手,以课程内容开发、执行力保障及课程评价等环节作为打造体育校本课程的有力“武器”。通过创建特色化的教学内容,高效的执行体系及全面的评价体系,在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精神。

参考文献:

[1]史磊.浅析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10):122-123.

[2]陈高材.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科学:引文版:315.

[3]陆立波.浅谈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4):37-38.

[4]王红玉,张伟.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11):45-47

篇7:浅析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校本体育课程 课程开发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理论、构想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力图为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路与方法。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持续不断。[1]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吸取与借鉴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以适应校本开发大局和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

校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自主性,校本课程开发者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就是要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施、图书室、实验室、网络教室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和学校开发出一套既具有学校特色又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校本体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最终实现“自助餐式”课程的目标。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兴趣,丰富其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精神。

2.高职院校行政对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领导和管理

2.1 建立组织机构

首先,要成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副校长、教科研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和体育部(组)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等。接下来成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指导组,由本校教学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和一些资深体育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等。最后,成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体育教师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各个运动项目的开发方案。这三级组织机构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通过建立和贯彻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

2.2 分析学校现状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必须对本校体育现状进行详尽分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本校大学生体育需求的现状分析。另一方面,对本校体育资源的现状分析。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研究,要明确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初步确定本院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及体育项目。

2.3 制定开发方案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方案是建立在对本校体育现状详尽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开发校本体育课程的规划和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其目的是指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其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等;第二,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其目标是大学期间的校本体育课程力图促进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同院校的总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第三,教师申报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首先,具有课程意识和新的体育课程观念。“体育教师不再是国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要成为校本课程开发者,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2]。其次,教师具有体育课程开发的能力。具备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相契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拟开发的内容及体育项目能反映一些学生的特别需要;课程设计的构想能体现校本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第四,学生选课指导。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是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校本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主要特点、适用年级、教学时数及选课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体育需求选学到符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校本体育课程。

2.4 开展高职院校校本体育师资培训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法宝或根基”[3],因此,培训要以体育教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也可聘请外校一些课程理论专家来校作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其主要任务有:首先是明确开发意义,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其次是领会校本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编写《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和《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教学指导书》,领会校本体育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

2.5 加强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管理

高职院校行政加强对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管理有利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指导试验小组制定课程试验方案,编写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第二,安排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教学时间,提供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试验器材与试验经费。第三,检查试验进展情况,帮助试验小组解决校本体育课程试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部署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检测和总结。

3.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小组的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程序

3.1 研究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特别需要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特别需要是指大学生在国家体育课程、地方体育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有关他们身心发展的那些合理需求。体育教师小组须对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会人士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调研时,不能只注意大学生的眼前需要,更要重视大学生成才的长远需要;也不能只考虑大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的特别兴趣,更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对综合性体育学习的需要;此外,对大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要求也须采取分析的态度,择其正确意见而从之。

3.2 设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是由体育教师小组设计的关于校本体育课程的基本标准。它是编写教学指导书、师生进行体育教学和有关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说明部分”主要说明校本体育课程的名称、开发的目的、课程类型(是限选课,还是任选课)、适用年级和教学时数。“本文部分”规定校本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实施建议。

3.3 编写教学指导书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教学指导书》由导言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导言部分,简要阐述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特点、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目的、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指导工作的要求和方式方法。要强调满足学生的特别需要,防止和反对按照学校领导人及体育教师的需要来进行“设计”。同时,要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的思路,防止和反对“学科化”。本文部分,根据《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所列本课程的一个个主题或课题,设计一个个富有弹性的框架式学习活动方案。每一个框架式学习活动方案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和实施建议五项内容。

3.4 进行课程试验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正确理念指导下,围绕《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实施的建议,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检验和修订体育课程纲要及教学指导书,探索校本体育课程教与学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小组的校本体育课程设计与试验,研究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特别需要是基础,编写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是途径,校本体育课程试验是方法,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出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特别需要的校本体育课程。

4.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评价

4.1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

课程评价的内容一般是根据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也可以说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对体育卫生基础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学生在体育活动或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三是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体育实践中的情况;四是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五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行为。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全面衡量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便形成学生综合和整体的印象。[4]但评价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自身的关注,也是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4.2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评价步骤

首先,制定评价计划,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拟定严格的评价活动时间表。包括确定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和技术手段,确定所需信息、已有信息和样本总量,确定评价的实施原则以及评价涉及的人员等。根据评价的时间表安排搜集信息的手段和步骤,并对收集到的信息采用数理统计或描述等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质量和相关问题做出结论,并提出落实改进建议的具体措施和条件。其次,校本体育课程的评价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体育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注意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为此,课程评价应该建立“档案袋”。在这个特别的“档案袋”中装有学生关于校本体育课程的设想、各种体育行为表现、体育测验成绩、体育活动图片以及体育教师的评语、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等。可定期将“档案袋”中的资料拿出来展示,引导学生学会全程自我监控,提高学生自信,力争取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5.结语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是一项有意义但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课题,我们应以此为切入点,实现体育课程的现代化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必须认识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实践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但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绿色、人文的教育理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在课程改革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25-126.

[2]王洪亮.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教育探索,(3):32-34.

[3]李征宇. 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6(5):87-88.

[4]陈洁洁,宋建平. 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7(11):13-14.

篇8: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一、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1.体育教育资源限制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

我国的许多农村中学缺少基本的体育教学条件。从体育师资力量来看,农村的一些中学都是一师担多职,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从场地器材条件来看,农村中学缺少较先进的体育器材,操场的大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从经费角度来看,农村学校没有充足资金加强设备的更新以及人才引进。

2.缺少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与领导的引导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在我国的开发起步较晚,加之缺少充分的计划以及组织,许多农村中学的管理者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较少。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升学率无太大关系,这使得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缺少政策上的引导,在实施中会遇到没有方向的困难。

二、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改革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

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教育改革,给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走进农村。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地位,让体育教师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优化升级,让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许多项目得以实施,给课程开发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从经费上来讲,除了政府的支持,农村学校要做好资金的自主引入,利用各项社会资金建立体育专项费用,从而保障创新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2.要做好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引导工作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引导,让全体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共同探究体育学科中的.教学重点,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秉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设计校本课程。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呼吁力度,以文件形式给学校布置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指明方向,促进课程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多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能够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校本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强,更需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只有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得以创新,才能让农村中学体育焕然一新。

篇9: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生物校本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原则进行探讨。为提升成效,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以生为本,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热点话题。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以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对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课程间的联系而言,目前,包括江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省份,初中阶段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作为单独学科而存在的,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时会被打乱,知识点较为分散;就生物课程的内部属性而言,生物学科内部的关联性不强,一些知识点会被人为地打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加强各学科间、生物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在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构图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校本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如针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内容,校本课程设计“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利用人体呼吸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考虑;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就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释;从物理学科中气体扩散的相关知识出发,加深对气体扩散的相关了解。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选取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喜欢校本课程,其内容就应该有趣味性。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实验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对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校本课程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多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如果将校本教材仅仅当作学科兴趣活动延伸或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那其课程开展会受到很多影响。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尝试将校本教材和中考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方、教师、家长、学生等均能接受,以实现互利共赢。新余某初中就尝试开发《初中生物的实验设计》等校本教材,围绕实验等中考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这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又能紧密联系中考内容。有的校本教材则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这既能联系初中生物知识点,又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探究,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校本课程要以生为本,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

校本课程首先要进行调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全面发展上,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不应只是一本教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与地方资源,如当地公园、校内风景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单独设立生物学科的情况下,在校本课程开设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学科拓展延伸类课程的开发,如,一些学校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生物教研组与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合作,围绕环境保护、综合实验等章节内容,强化了生物与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将生物校本课程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体。这种形式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好提升。

(三)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根据作业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笔者把校本课程的研究性作业分为三种类型:收集类作业、延伸类作业、自主类作业。收集类作业需查阅相关生物专业书籍和教材,一般采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延伸类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类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主题,自主开展拓展性学习。、

四、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属于新兴事物,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安源.试论生物校本课程开发[j].教学与管理,(24):36-37.

[2]黄梦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n].浙江教育报,-11-29.

篇10: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美食一条街”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12b-0016-02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国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设置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改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南宁市第三中学以“美食一条街”活动为载体,开发出了独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在此,笔者以南宁市第三中学的成功经验为例,谈谈学校应该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一、需要前提下的课程设置――突显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课程设置应能够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想要的”,还要考虑到学生“需要的”。

南宁市第三中学每年都会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元旦通宵活动,其中的“美食一条街”活动是人气指数最高的活动。该校尝试以“美食一条街”活动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打造模拟小市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交易,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让学生体验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书本与生活的结合。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指定的摊位上出售自制的美味食品,还可以品尝到各班同学出售的自制风味小吃。一些班级通过“美食经营”赚到了“班会费”;一些班级实行了“股份制”,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皆入股,赢利后按股份进行分红。这样的校本课程极具特色,满足了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市场经济,学习策划管理,学习诚信经营。

二、课程设置的价值定位――寓教于乐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要有明确的课程设置价值定位。以“美食一条街”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目标,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教育;坚持主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不断促进个人创造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南宁市第三中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美食一条街”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为学生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指导学生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理解并运用在政治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验学科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升华学科知识。该校本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因为活动贴近实际,模拟性强,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更注重培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自主选择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三、融入学科知识的课程实施――知行统一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意融入相关的学科知识,必须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化。在“美食一条街”活动中,高一学生能深刻体会《经济常识》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如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规律、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企业的性质、经济效益和利润、企业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权益等。高二、高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指导其经营活动,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群众观点、实践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高三学生能从活动中直观感受《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等知识。通过开展经营活动,学生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该校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市场风险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使其形成“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益”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在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外在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美食一条街”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空间、活动形式等方面都是对课程教学的新尝试,打破了课堂的空间位置,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新的空间、新的形式、新的体验中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形成。

四、评价功能形式多样――展示成功

开发校本课程也要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应该改变传统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成长过程和成绩展示”的评价方法,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

南宁市第三中学是这样构建“美食一条街”活动的评价体系的:

第一,运用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参与“美食一条街”活动的课程评价功能。在“美食一条街”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得以展现,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以展现。“美食一条街”活动结束后,各班核算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上报本班政治老师,各班政治老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参与“美食一条街”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参加活动的表现、体验及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第二,运用研(探)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参与“美食一条街”活动的课程评价功能。“美食一条街”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研(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较为充分而全面地反映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美食一条街”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撰写调查报告、经营纪录等实证论文,由政治组教师评选出优秀论文,在学校周一的晨会上给予表扬、奖励。政治教研组组长从活动亮点、成果、感悟、完善等角度撰写活动总结,评价在“美食一条街”活动中学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运用作业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参与“美食一条街”活动的课程评价功能。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非正式评价方式之一。“美食一条街”活动结束一周后,高一、高二的学生每人交一篇有关“美食一条街”活动的总结、感悟等,交给本班政治老师,并评定等级a、b、c。教师在批阅作业(论文)时,既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南宁市第三中学对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以“美食一条街”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获得了成功。希望该校的成功经验能为其他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借鉴。

(责编 雷 靖)

篇11:初中体育课程开发论文

随着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体育课程开发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地方、学校和教师充分付诸于实践的空间。这使体育课程内容在顺应时代发展、贴近的选择与开发的空间和余地,同时也赋予了体育课程内容,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注重学生的活动方式特别是体育课程内容开发以广泛的外延和内涵。

学校在开展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应视当地的政治、经济的情况,和学校本身的优势、学生们的爱好和要求,开展选择合适本校的课程。随着全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浪潮的发起,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开展的参差不齐,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根据学校的自身属性、特征、设施以及所有的体育资源,来充实学生体育的兴趣和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举办的一连串活动,表明在我国中学能够施行并必然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发。一大部分的学者把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定义、理念、价值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和存在的疑问、发展方向等较为宏观的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少数学者研究根据少数民族体育的现实意义对课程的开发进行了阐述,提供理论依据。

在进行体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课程观念、对开发课程的态度、自我意识和已掌握的技能,直接影响精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而做好课程开发的前提是校长的参与和政策法规的支持。可以说校长在课程的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管领导的选择人

多集中在这几个方而:缺乏专家、学者的指导,上级没有要求,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升学考试成绩,开发课程没什么必要,教师缺乏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能力,缺乏经费。体育课程开发要求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的体行教师,必须熟练运用先进的课程知识体系,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此外,还要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思想.积极参与课程开发。

课程的评价作为课程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提供保障,也有

导向的作用。课程的评价不能光为少数人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应把它视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同时课程的评价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划一的模式,而是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个性化反应设计问题,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同形式内容的解答。 体育教师的态度是积极的,有主动参与的意愿。但是,还有少部分的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很消极,这主要由于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致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受制度的影响而过于依赖和被动服从,在思想意识领域,教师把自己视为国家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实施者,这是教师开发课程的最大障碍。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系统轰轰烈烈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要实施课程开发策略,教师必须尽快转换角色意识和教学观念,使自己不仅成为学校自编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要成为学校自编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和评价者。如何扭

转这部分教师的思想也应该是当前我们及时而又迫切做好的工作。 教师们虽然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抱有积极的态度,但由于很多教师是在以往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他们的课程知识和课程意识的缺失,创新精神培养的不足,多年在执行全国统一而灵活性较少的体育教学大纲,又大大降低了他们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惯性力根深蒂同,造成教师对开发体育课程信心不足。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互相合作。原因在于课程开发首先调查分析该学校所处的地域、生活、经济、民族和文化等环境及特点的设定,又包含了课程的目标的设定、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施效果、学生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断改进。一个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教师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尤其是校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学科很多,要想把他们很好的整合到一起,就需要教师与课程专家、校外人士、学生等一起探讨,进而促使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群体专业能力的进步。

长期实行的课程管理模式也使得教师习惯于执行课程计划,缺乏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课程知识的缺失和合作意识的缺乏。基于此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加强对教师有关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要给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 挖掘和利用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多元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学校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可以从特色中筛选众多有价值的索材,大大的丰富了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善了以往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而造成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的贫乏的难题。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成长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他们在日常生活、节假日的社区活动中,自然地潜移默化的传授着各种体育文化及内容,因而家长自然成为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由于家长们对他们在日常生活、节假日的社区活动中,对其子女传授的体育文化及内容是自然和必然的规律及淳朴的情感,这种朴素的感情并未上升为是繁荣本地域乃至多民族祖国大家庭文化、体育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部分和作用。故表面表现为对体育课的关心程度不够,关心和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不浓,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具体内容等也不熟悉轻快的态势。但是只要我们大力宣传,积极发动组织,一定会调动起他们积极性,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师对应试教育非常重视,对应试之外的缺乏热情。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冲突,学校功利思想严重,忽视学生长远发展。另外,由于体育这门学科自身的局限性,体育教师与外部的联系不是十分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程的改革。这不仅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还需要宣传教育,转变各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体育教师的观念,形成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真正的走进新课改。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

[2]袁革等.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j]

[3]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d]

[4]阎智力、商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j]

篇12: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摘要:随着“三级课程”的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作为一种教育发展的需求,而我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只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尤其是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举步维艰。本文就自己理解的和了解的一些情况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容资源的来源等做一些简单的阐释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做参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形式;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伴随着我国我国教育部于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对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并确立了新的英语课程的任务和性质,描述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等。首先在前言中提到一条重大改革,即“课标”与国际接轨,“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的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标准。”这种设计考虑了我国具体的国情,为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其次在《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也有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关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和应用英语的多种渠道,组织生动的课外活动等等。最后在《标准》的《评价建议》中还指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使对学生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1]

二、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理念

首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培养和提高了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最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爱好,他们能够开发出学生满意的校本课程,并且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教师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由此而加强了教师对其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2]

然后,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时刻体现着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宗旨。

三、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形式

在钟启泉的《校本课程论》里提到:划分校本课程的类型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是校本课程的形式,包括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和开发全新的课程;二是学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形式,包括个别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部分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和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那么接下来笔者就第一个维度来做分析。

1.筛选已有的英语课程

筛选已有的英语课程是进行新的校本课程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参与开发的教师们可以自行开发一些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已有的教程进行筛选,选出符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程。可以借鉴已有的经验,如有个学校自行开发出了以“走进经典”为主题的语文校本课程,把一些古诗词,名人名言,经典故事等筛选出来,通过学生们吟唱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

2.整合和改编已有课程

现有的好多英语教材都是注重知识前后的连结,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讲,现有课程的好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讲都过于简单,而在课堂上,他们却要花费那些不必要的时间去等教师把那些他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才能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点的学生来讲,老师有时讲的东西过难,却因为有的学生懂了就过去了。更甚者,在现有的中学英语课程中,有一些形式上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根本就是多余的或者是不实用的,所以为了照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求,我们的教师可以把有限的英语课程整合,删减掉那些确实被证明是不实用的东西,然后把那些不是很系统的知识用科学的组织形式重新组织起来,开发出新的英语课程,让学生对他们有兴趣,从而更直接、快捷、简便地掌握到那些重要的信息。在整合和改编已有的教材时,可以把词汇进行整合,也可以对单元进行整合,目的都是一样,就是为了把重点知识集中起来,有系统有组织的呈现给学生.使得课堂节奏紧凑,重点突出。

3.创编全新的英语校本课程

进行英语课程的创编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来讲是有着较大的挑战,但是在探索的初级阶段应该把创编的重点放在活动或技能为内容的课程上。这种课程的研制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以教师努力能够创造出的比较真实的情景或情境来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4]

四、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提出过: 对于语言的学习, 就是要学习语言的结构,只要学生学会了一个句型结构,他就能模仿这个句型结构,举一反三地造出许多含义不同的句子。对于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分为知识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但对于其内容可以涉及到生存与生活的,情感和价值的,跨文化交际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的等点点滴滴。我们知道语言学习依赖于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质和量,在我国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的学校仅仅依靠现有的英语教程所提供的有限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练习来完成《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1.知识的系统性原则

知识的系统性是指课程资源应尽可能多的涵盖一定阶段教学所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方面的内容。开发者对课标中对中学每个阶段的知识性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还应该明白这些阶段的'知识是如何过渡的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2.技能性原则

我们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那么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应分阶段分梯度的既能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能在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形式上则可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表演,模拟,视听说课,朗诵比赛等。

3.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原则

我们的中学生是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来学习外语的,并且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决定了在学习兴趣和方式方面的不同。所以在开发英语校本课程时,在内容上遵循灵活性和多样性原则,利用不同类型的教师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和方式来教授不同内容的课程,使得不同喜好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技能方面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5]

五、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在明白了它的形式和内容就可以进行的,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专业的开发者,即我们的一线教师,还有我们的学校和社会甚至家庭等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一定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的有效组织,对相关因素分析,在真正的实施后还要关注课程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

在这个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今天,在这个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我们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间不免有走错路的时候,也必然会碰到困难。如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对于校本开发的意识比较淡薄,并且专业发展程度普遍偏低,英语校本课程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们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我们要尝试,只有在尝试中我们才能成长,才能进步,才能真正的为我们的学生,为他们的发展需求做打算,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提高我们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更专业的层次上跟国际接轨,才能使得我们的英语教育朝着一个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佳.“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

[2]钟启泉.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3]刘素琴,孔富强.“走进经典”校本课程开发实践[j].课程与教学,.

[4]余唯贵.浅谈中学英语视听说课校本课程的开发[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12).

[5]丁惠芳.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3).

篇13:初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论文

初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课程实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随之成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更是重点聚焦的“热议”课题。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解读

廖哲勋、田慧生在《课程新论》中指出: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现在的实践层面来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主要指学校和教师以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更符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类是学校开发新的课程,主要指学校针对本校需求和学生需要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本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开发的、供学生选修的课程。

校本课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无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其构建平台、涵盖领域、涉猎内容等都具有地域的、文化的普遍性,不可能顾全到校域特殊性,因此,开发并开设校本课程,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其次,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到了重要位置,在这一点上,仅靠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国家、地方课程是较难实现的。校本课程在这一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例如,很多学生喜欢箜竹,这在国家、地方课程中几乎是空白,但是,学校开设了,学生就可以选修,从而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另外,校本课程在积淀学校文化上有着重要作用。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无论在有形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还是在无形的精神文化、理念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厚重的积淀,而这些文化的传承,只有校本课程才能持久地完成。

二、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吴刚平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兼顾两个层面:一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整合、拓展、补充,即在这两级课程中融入校本的元素,升格为国家、地方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或者落实;二是直接搜集学校、社区层面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的筛选、整理,按照学段编撰、结集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如何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一直是教育界同仁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应该发挥有效的规划引领、督导评价作用。

第一,校本课程的申报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学校从宏观上提出开发的建设性意见;学科组根据学科情况,提出课程申请;备课组根据学段情况,选定课程,提出生情;教师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储备的优势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提出课程申请。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段学情,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决定课程开设项目,并为课程开课提供教材编印、场所设施、课时安排、学生分配等方面的保证。通过审核的课程,才能由相关教师分工或者独立编写教材,制定学期和课时计划,依据学校的开课流程,进行规范授课。这一机制越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有科学性、实效性,会有效地缩短课程的“试开期”。

第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机制。

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开设管理一样,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例如对教材编撰的审定,对学期计划、课时计划的检查,对开课情况的阶段性总结等。只有规范有序地落实管理机制,才会保证校本课程的开课效果。

第三,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导向引领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机制应该有三种形式:一是量化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学校印制相关的评价量表,通过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数据性分析,做出评价;设计调查问卷等,定期或不定期下发问卷进行调查,做出过程中的动态评价,并把这些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相应结论,进而依据结论,评价开课效果。二是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开课一段时间后,通过教师书面总结、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开课情况,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课程开设全部结束后,做好总结评价,并与过程中的评价相结合,评估课程开设效果。三是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的评价汇总与学生的评价汇总集中在一起分析,更能评估出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并可以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开课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