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凯发-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 > 教学总结 > 体育教学总结

体育教学策略总结(共18篇)-澳门凯发

| 不解风情的鱼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学策略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1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体育教学策略总结相关的文章。

篇1: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生普遍的感觉失调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感觉失调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资料数据显示,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回答能力是由不同的感觉所刺激并且在大脑中形成多次的统合训练而联系成的。

在我国小学生感觉失调原因分析,普遍都是由于外界对其刺激量缺失造成的,其表现为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心理、生活障碍等。

而本文立足于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启示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启示方法;分析探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

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

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

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

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

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

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

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

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

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

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

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基础体育教学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02:105-108.

[2]毛雪娜,竺本杰.探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52 54.

[3]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08:40-43.

[4]井丽.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241.

[5]李梦园,刘磊,米热古丽,李红.体育运动干预对羌族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12:1868-1870.

篇2: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在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当代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成长,就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学科教学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而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则能够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目标式教学法的科学且合理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式教学法;运用;对策;探讨

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过于陈旧,在实际教学中以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授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宿,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缺乏且被动,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

而基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积极将目标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目的性,为有针对性的落实教学方法并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同时,从学生的需求特点出发,能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奠定基础,进而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提供保障。

一、将“目标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当前学科“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段目标”等的设置特点不谋而合,进而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因此,这就意味着将该方法运用于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具备着可行性。

篇3:谈优化体育教学策略

谈优化体育教学策略

崇尚“开放式”体育课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以便于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重视“开放式”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模式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努力提高女生运动积极性,还要组织体育课教学讲究科学性.

作 者:王涛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唐县第三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3.96 g441 关键词:体育教学   优化   策略   开放式  

篇4: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篇5: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体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科目,优秀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决定学生整个人生轨迹的长短。小学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其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小学体育教学则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外,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还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锻炼其身体素质、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学生体育能力的强弱是这个民族未来生命力的充分体现,是社会文明高度进步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国家未来的强势与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通过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

篇6: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论文

根据近几年来对学生的体质进行综合性检测,我国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已经远低于国际所公布的标准,我国的体育教学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曾有多篇文章报道学生体质不佳,在学校身体上出现严重的不适,从而影响了学习进度。针对于此,教育局在最新公布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应当以学生自身为主要出发点,针对学生的不同,进行相关的教学,开展个性创新的教学,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全力消除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

体育是一门有清晰课程目标的、有严谨教学结构、组织分明,计划明确的`一门教学科目,体育教学更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为宗旨的教学课程。但是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并未真正的严密契合体育教学的本质,在教学形式上过于松散,部分教师甚至将这体育教学看做一个“模仿式教学”的过程,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压抑无比,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就要全力消除传统教学对学生长时间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最终使每个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得到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来。例如,在进行“体育保健课”这一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解保健课,往往因为选择这一项目的学生身体因素不佳,从而完全采用理论形式的授课形式,其实这是严重的教学误区,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分的注重理论讲解将会严重扼杀学生的运动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在适当的理论讲解后,结合学生的身体特性,开展一系列的微型实践操作,诸如学习保健手法之类的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为体育素质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时世间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类,哪怕是双胞胎,也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尚不完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性格已经初步形成,每个人之间已经开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一不同点已经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针对于此,有部分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的学生态度、以及对学习的认知度存在差异,从而产生的学习上的差异,因此对这一情况采取较为应激的反应,用过于激烈的手段,对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个性,进行了本质上的“抹杀”。由于教师处理形式不当,学生开始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展现的兴趣爱好进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一个良性诱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一方面,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第一节体育课时,我校就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了体育综合性教学方针,将多个班级的体育课整合到一个时间点上,将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的学生就可以先选择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大的课程,就比如:体育保健课等等。针对喜欢实践课程的学生,又细分为:篮球基础实践课、足球基础实践课、羽毛球基础实践课等等,支持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进行课程调换。从而保证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也会更加清晰自身的兴趣方向,宽松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个性上足够的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学校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应当保证对整个社会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性作用。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更应当注意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打下足够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学生的能力不会“虚浮”。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切记不可盲目地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教师应当将夯实体育基础作为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工作,这就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摒弃一成不变的、僵硬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整体环节进行优化,详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刚开始,我就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的跑步训练,在进行长时间的体力训练后,发现有的学生适合当前锋,有的队员则适合当守门员,这时才开始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的兴趣,进行相关的培训,此外长时间的体力训练,也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个性化教学其本意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式、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学生不会产生对体育课堂的厌倦心理,在循环渐进中,消除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农钦.基于创新角度开展中小学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10).

[2]郭宝春.个性化辅助带来的体育新体验———小学体育《后滚翻》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师,,(03).

篇7: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摘 要】面对当前初中生体育活动匮乏、体育兴趣低下的问题,本文拟从篮球培养模式及竞赛体系出发,探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策略,进而初中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应该如何进行。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初中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兴趣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篮球作为一项社会普及度很高的运动,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切入口很有探讨的意义。笔者拟从自身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初中篮球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一、从学生篮球培养谈起

学生篮球培养模式就是指小学一中学一大学整个培养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要培养出与更高赛事接轨的优秀篮球学生,直至为篮球专业队及国家输送篮球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引用体校一体工队一专业队三级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竞技体育在特定时期的特有产物。它的人才培养系统曾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川,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的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和竞赛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宜性。目前教育部举办的学生篮球竞赛有初中、高中和大学三部分,小学生篮球联赛也在酝酿中。学生篮球竞赛的开展和形成,改变了篮球人才的培养格局。虽时间短但已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篮球后备力量已经呈现出回流学校的喜人局面。

从学生到学生和从学生到学生,看起来只是次序的颠倒,实际上内涵和外延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对篮球文化的理解和享受篮球带来的激情程度都大不一样。从学校选拔篮球人才的模式已被美国的实践证明是非常科学的,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篮球学生回归学校,健全学生初、高中,cuba和cubs大学生篮球联赛)篮球竞赛体制,提高学生篮球联赛质量,把学生篮球竞赛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与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值得研究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初中联赛07―08赛季增加了很多时尚和新鲜元素,联赛提出了新的口号:信仰篮球。希望通过初中联赛的锻炼和磨砺,鼓励初中生坚持信仰,保持篮球纯粹精神,摒弃一切外来因素,这样才能全情投入,心无旁骛的打好篮球,最终成就英雄的个人和英雄的团队。不同层次的学生篮球联赛都有不同的企业和策划公司运作,他们把篮球运动的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欲望和互动效应。

二、根据初中生感知觉发展特点,设计街头篮球

在初中时期,学生的感知觉已得到充分发展,他们的听觉、视觉十分敏锐,味觉、嗅觉和触觉也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喜欢自由,不愿意在篮球场里进行条条框框的'训练。因此,此时培养初中生的篮球运动感知觉,即“球感”或“球性”的培养对初中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街头篮球是指在小场地上进行的以控球为主的、自发的、随意的能满足学生表现的篮球训练方法。街头篮球的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多人一起练习。个人练习时多以原地熟悉“球性”为主,可以提高他们的篮球运动感知觉能力。街头篮球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督促,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尝试新动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和创造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满足他们的求新、求异和求奇的心理。比如说,在篮球课上,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在各自的场地范围内,学生间进行运球、传球、抢断球的练习。[2]教师不参与其中,不去指导和监督,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只是在旁观察,总结出学生所做的经典动作或是自创的动作,练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动脑的习惯,养成从多角度全方位思维的习惯,提出有创意的见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初中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

三、练习方法要简便易行和讲究实效

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爱好程度、体质条件等,还要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来拟定篮球课的教学计划。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十分广泛,而且有较大的选择性,尤其容易接受新鲜东西,模仿能力强。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同时它又是体育大纲所规定的主要内容,也具有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上好篮球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因此中学开展篮球教?w是十分重要的。

简便易行就是要便于组织,不能因为介绍练习方法占用过多的时间。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情绪,适当变换形式,更重要的是应当注意锻炼身体的实效,掌握动作要领的实效。练习的总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因为从动作的形式来看,都要经过以下教学过程:以传球为例,那就是从无球模仿到结合球的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到在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在移运中或跑动中进一步掌握,提高动作质量。在练习中学生会不断出现错误动作,教师要针对问题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要求,简化练习条件,再加上练习给予纠正,最后使学生打下一个较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进行综合练习,这样学生练习情绪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掌握技术…总之,根据篮球基本技术的规律和技术内容的实际来安排教学,要保证重点技术,又要考虑教学节奏,难易相问,节奏鲜明,并和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相适应,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兴奋,促进各种技能的掌握和形成。

四、小结

另外还可以通过观赏比赛,充分利用篮球明星效应来激发中小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力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设法借助各种审美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想象,活跃中小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练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与训练。 指导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与比赛的成绩; 教练应注意对学生都给予适度的指导;教练应注意自己的领导行为,特别是应当民主与专制行为并重。 教练应当把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其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篇8: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很多人不得不承认,人在智力上上算是趋于平衡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个性上,不同的人则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因此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面对差异巨大的人类群体,要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客观差异,依据客观差异的规律,而寻找培养的方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就是依据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爱上体育的目标和要求。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1统一化的教学方式

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在盐城市有这样的体现,在中国的各大地区应该有这样的体检,原因则是中国地区人口众多,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个体训练和指导。然而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训练,没有依据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搭配协调方面考虑,因此鸵鸟化的教学方式和统一化的训练内容,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接受现行的训练,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作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到学生的个体生命。

1.2传统式的体育教学课堂

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老师,为了在课堂当中不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就采用了传统式的体育教学方式。还有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老师,则是没有现行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因此也采取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课堂当中传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不同的学生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效果就会引起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跟住课堂的进度,越落越多,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体育课堂厌恶,因此也缺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造成身体素质下降。1.3统一化的评分标准现在的体育课堂为了能够达到公平性,大多体育的考核方式是采用标准化的评分方式,这样的评分方式只能够从表面的都肢体分解动作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当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保证分层教学,能够在小学体育课堂当中有充分的应用,必须要写小学的体育老师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2.1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

因为小学体育课程当中是很多学生的集体活动,但是在集体活动当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的身体特质,和身体潜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体特质和发展潜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式和战略。

2.2注重分层教学的过程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各地的应用,有些地方在最后的成绩上表现不是非常突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是值得大家去肯定的。所以要在小学地区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就要使各个体育老师不要关注分层教学,最后的结果。最为重要的要关注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分层教学的过程,都能够合理顺利的进行,例如我们在课堂当中所涉及到的立定跳远,我们就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行去领悟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方式,这样不同的学生会领悟出不同的跳跃动作,然后再通过课堂表现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领悟的动作要领和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比对,然后再由老师来讲述科学的立定跳远内容。这样的过程就会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总在一定的差异,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能和激情。

2.3改革评分标准

改革评分标准是我们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评分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的评分标准,也会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2.4注重个体指导

一些学生在运动上能够表现出非常大的潜能,一些学生则在运动上表现的毫无热情,那么体育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这样才能够保证个别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分层教学的方法要想在小学体育课程当中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体育老师就必须要关注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只有牢牢记住这一个目的。在应用分层教学时,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这样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作者:陈顺林 单位:大丰区南阳小学

篇9: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激励的概念

通俗地说就是激发鼓励,充分利用手段与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个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行为,以及思想上的变化,经过自己的处理与加工,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实施的一种带有激励性信息的举措。

2激励相关的几种理论

2.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就是指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最大程度地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内容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阿尔得夫的生存、关系、成长论、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等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主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一个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阿尔德弗尔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三个层次。“阿尔德弗尔认为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们渴望与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获得满足,对高层次的渴望与追求越大;较高层需要越是不能满足或者缺乏则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越多。”

2.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研究由需要引起的动机,然后是动机引起的行为,并且最终由行为导向目标的理论过程。主要代表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2.3行为改造型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的行为是怎样调节和改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行为使人的消极心理与行为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主要内容有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以及主观能力理论等。

3当前体育教学与激励理论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3.1基本没有运用激励理论

由于受到地域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资源短缺,在中国很多小学,缺乏大量的体育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教师缺乏,导致一师多职,很常见的就是体育课由其他老师代理,这表面上没有多大影响,实则不然,因为体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接触过运动心理学等体育专业课程,对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所谓的“一个老师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课堂的现象。

3.2体育差生缺乏激励的现象

体育差生是体育课上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恰恰与体育特长生相反,因为体育差生对自己往往不自信,缺乏常人应有的自信乐观的心态。而这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老师如果对此类现象不够重视,任其自由发展,必定会影响学生的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此类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体育差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与赞扬,最终导致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3.3教师运用激励手段单一

激励手段单一,会导致学生将老师的激励语言或是其他行为视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失去了激励的本意。对于体育课堂来说,不同的体育项目或不同的体育课堂应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现象。

4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需要,根据其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可以得知,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满足学生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能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需要让他明白,体育运动能让他跑的更快,或是跳的更远等。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例如,排球运动,以及田径中的接力赛跑等。课堂上运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体育目标,将激励理论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到极限。第二,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学,因为不同原因的限制,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失败对于相对的弱者是不可避免的。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不能只注意那些体育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相反,老师在关心体育技能较好的同学时,更应该关心那些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为这类学生制定相对容易完成的目标,并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重新树立信心,这不仅仅是对体育的信心,甚至是对人生观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第三,从体育心理学上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对自己的运动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认为:先前结果的归因部分地决定着个体对未来的期望、情绪反应和成就行为。把成功归于能力和努力会产生自豪,增强将来的信心;把失败归于没有能力或不努力,则会感到缺乏信心或惭愧与内疚,成绩优良的学生常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对这类学生来说,失败不会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待,反而能促使他们加倍努力,争取好成绩。在学习中经常失败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低。这类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常对学习丧失信心,放弃努力。甚至造成“习得性无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表明,正确的归因方法的运用是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运动的重要因素。

5激励理论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

5.1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学校体育课堂上,学生是激励的主要对象,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平等,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变得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老师则是给出认可或赞同,良好的关系下,课堂气氛很容易就融洽了,在和谐的环境中,体育课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意义,体育课堂变为体育运动的享受课堂,学生会爱上体育课,而不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现象。

5.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单地讲,动机就是驱动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的动力。激励理论可以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在激励理论的驱动下,会引起学生潜能的爆发。人的潜能是取得运动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同学间相互的对比,会引起巨大的赶超现象,这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说是良性循环,对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6体育课堂上激励理论的实施措施

6.1对体育弱势群体要优先重点激励

体育差生往往表现出,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慢,反应慢等现象。对于这类体育方面的弱势群体,体育教师应该重点且优先激励,为他们制定相对容易的目标,要求降低,一旦达到既定的目标,要给予鼓励,使他们逐步增强自信心。

6.2激励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激励手段的运用,体育老师要把握好时机,既不能运用太多,也不能运用太少,这样一来,可以把握住学生的期盼心理,使其对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自我监督,努力朝着自己期待的结果努力。老师运用激励的时机要把握好,过少会导致学生失去耐心,运用次数太多会使学生失去期盼,失去了运用激励理论的理想效果。

6.3激励理论要因人而定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组成课堂的主要对象,因为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个体差异性是体育老师绝对不能忽略的关键点。如果教师所运用的激励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是不能让学生感兴趣,那就不会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激励理论的运用不能一概而论,把握好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理论,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想要上好体育课,对激励理论的了解是必须的,激励理论作为一个理论,同时又是在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能否运用好这门艺术,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细心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把握课堂的动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谷进朝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篇10: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游戏是启迪心智,发展兴趣的有效途径,有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价值,是小学阶段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法宝。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我投学生所好,以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训练,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篮球,爱上篮球。儿童天生爱嬉戏,游戏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好玩伴。在教学过程中,游戏则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开展各项教学的好帮手,它不仅能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学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它还能为我们的教学加分,成为助力课堂的发动机。篮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道靓景,对学生而言,它比起跑步、跳远、跳高、体操等运动项目,可有趣多了。在实际篮球教学中,我尝试投学生所好,将“趣”放大,以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多彩的训练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尽情欢乐,在戏的过程中,认识篮球,爱上篮球。

一、注入喜剧色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快乐、欢喜是学生们在做游戏中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趣”是我们设计教学游戏的精髓,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游戏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我在设计篮球游戏时,总把“趣味性”与“知识性”摆在首位,并尝试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插入一些喜剧色彩,如在五年级小学体育“篮球—运球”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中,尝试将原本一本正经的动作示范,转变成有着滑稽色彩的花样展示,并以互动游戏的形式,通过传球邀请学生上台一同参与游戏,模范运球,由此点燃课堂,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走进课堂,了解本课的教学主题。或者,设计篮球操,如以运球为主的运球操,并将其以时下流行的《小苹果》等动感十足的音乐相结合,设计以互动为主的运球游戏。当充满喜感“你是我的小苹果呀小苹果”响起时,学生们在笑声中一呼百应,充满了能量,原本有些懒散的运球练习,一下子整齐有力。通过这些“搞笑”的互动小游戏,篮球闪亮登场,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地提高了篮球教学效率,为接下来的篮球活动开了一个“响炮”。

二、淡化竞技意识,注重游戏的过程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你争我抢是他们在游戏中的常态。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不少教师片面地强调游戏的竞争性,以游戏引发学生们之间的pk,忽略了“在玩中学”的游戏过程,导致学生的游戏参与带有浓重的功利味道。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应突出游戏的参与性,让更多学生们有机会体验到篮球的乐趣,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接触篮球,学习技能。在游戏中,我们应放慢速度,讲明游戏规则,做好游戏示范。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淡化“第一、第二名”这样的竞争概念,把鼓励的重心放在小组协作或者后进学生的进步上,突出过程,让“玩游戏”不再压力重重。如在五年级“障碍运球游戏”中,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个小组需通过接力的方式,通过各个障碍物,将篮球顺利运送到指定地,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为胜。在课前预设中,我对这个游戏稍加改良,首先,我创设游戏情境,以“篮球宝贝快回家!”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们把手中的“篮球宝贝”安全运送回“家”(精心装饰的竹筐)。同时,在游戏中,对爱护“篮球宝贝”(即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使球落地)、互帮互助、组织秩序良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做出表扬,以评价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尊重游戏,淡化竞争,享受过程。通过改良游戏的方式,赋予我们传统篮球游戏新的活力,同时,以评价的平衡木,削弱游戏尖锐的竞争性,在适当的激励竞争中,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游戏观。

三、鼓励角色互换,发挥团队的协作性

当游戏与教学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撇开教学只谈游戏,关注学生是否玩得开心,却忽略了游戏的教学价值了。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游戏的探究性,尝试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们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达到先学后教,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开展探究游戏时,应给予学生们一些指导,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角色互换,如“一带一”“组长轮流制”“小组自查”等形式,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玩游戏,学技能,同欢乐。教学五年级的“小篮球活动课”中,我在传球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传传乐”的小组探究游戏。这个游戏以儿歌《大家打球真愉快》为背景,各个小组成员围成一团,边唱儿歌边传球,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球在哪个学生手中,哪个学生就得上台表演。在游戏开始前,小组成员不仅要学传球,还要学唱歌,任务可不少。我给学生们指定时间,要求他们开展“传帮带”探究活动,唱歌在行的学生负责教唱歌,传球高超的学生则负责当“小老师”。在这样的游戏准备中,各个小组全员参与,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互帮互助,忙得不亦乐乎。总之,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在以活动为主的篮球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在激趣、导学、促创中的积极作用,潜心思考,敢于实践,为学生们创设更加富有趣味性、挑战性与实践性的篮球游戏。同时,营造“在玩中学”的篮球学习氛围,掀起“少年篮球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阚建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观音山小学

篇11: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1前言

教师的语调要灵活多变,教学中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处于兴致勃勃地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而且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进而扎实的掌握住所学的体育技能。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中心的体育课早已离开体育教育的舞台,当前,素质教育是第一要义,大学体育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强调运动技能及知识的系统化,重视学生的情感立体化,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多融入体育游戏,编出各种形式多样的形体动作,使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教育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篇12: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2.1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研究教学进程的整体以及合理程度,对其作出更进一步的探讨,以终生体育教学为指导目的.的多种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模式,大学体育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所改变,最重要的就要逐步转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依据每个大中院校特点与其实际情况,构建一种互动化、多维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本身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且彼此影响的互动性过程。例如:当下,选课制是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来自于本学校的不同院系,彼此间并不熟悉,体育教师应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我介绍,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仅给每个同学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机会,也让教师对每个学生有更深入人了解和认识,便于今后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和加强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想尽办法塑造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理念,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主题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现状,全面深入改革大学体育的教学体系,建立与中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2.2灵活运用体育教学语言

体育教学的语言包括介绍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讲解性语言、教育性语言、指导性语言等,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合理运用以上语言,才能事半功倍,让学生充分理解吸收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中,讲解性语言尤为重要,只有讲解正确,动作才能到位。讲解的目的要明确和有意义,讲解的内容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课堂讲解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课的各部分的授课任务有的放矢的选讲内容,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较好的了解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通常以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喻动作要领,比喻的恰当、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形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讲解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简明、准确。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各身体练习的要领,编成简明的口诀,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2.3合理使用体育游戏

创编和选用体育游戏,要本着有趣味性、目的性、简易性和有针对性的原则。创编的体育游戏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让学生有新鲜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其目的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决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玩得高兴。在身体锻炼方面,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因此创编时应适当融进一些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身体锻炼。在思想品德方面,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陶冶情操、乐观向上等精神风貌,因此,在运用体育游戏时,体育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创编的体育游戏在方法上要简单易学,在规则上要便于操作和裁判,创编时一定要合理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实践考证,严格把握好操作环节和裁判标准。有些体育游戏虽然形式新颖、内容富有吸引力,但由于游戏组织的方法比较复杂,不方便在体育课上进行,这样的游戏最好不要选用。

3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以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积极参与。只要我们所有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认真负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坚持创新,就一定能取得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突破。

篇13: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实践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实践论文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育情况开展教学。为此,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高效、立体、多维化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个性需求

兴趣属于人的个性化范畴,它是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关键影响的因素。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更加主动学习,才能充分发展个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竞技化内容比重过高,教学方法太过刻板,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但却不愿上体育课,对于终身体育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了解,要公平、民主地对待所有学生,照顾大部分学生的爱好与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特征,使趣味性项目多于竞技化项目;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训练器材和场地条件设计几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练习项目,以便学生在完成首要学习任务后可从教师设计的练习项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对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而且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之后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观察员等。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其中,技术指导员和观察员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应该由体育骨干担任,为此,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应尽量安排1—2名体育骨干。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成为体育教师随时都应加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真正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人应该掌握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注意保护他人。例如,在篮球、足球等竞赛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掌握碰撞的力度,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避免因不规范的运动行为给自己或同学带来不良后果,以此来保持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引起学生对安全行为的高度重视。

四、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布置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使体育运动面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例如,某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了提高身心素质,学生可以制定如下计划:每天做“4×50米”的加速跑、10个蛙跳。这一计划不但符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使他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功能,切实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因此,拓展体育锻炼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评价多元化,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训练800米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考核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将学生的跑步成绩记录下来,然后等到正式考核时将这次的成绩和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评价,对取得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赞赏。再如,在教学铅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投球的姿势、动作、距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永明.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4).

[2]刘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10).

篇14: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论文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高峰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长,高质量的体育学习能促进学生骨骼发育、增强体质,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发泄渠道,有效舒缓学生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而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各类田径运动学习为主,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下进行体育学习,既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游戏的类型

常见的体育游戏有很多种,根据其特征大致划分为四类。一是趣味型,这类游戏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游戏形式开放,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感。二是情节型,将某一主题或故事内容贯穿整个游戏过程,如“龟兔赛跑”“老鹰抓小鸡”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着严格的规则要求,主要训练学生的策略思维。三是教育型,将某一教学目标,尤其是思想品德内容放置在体育游戏当中,通过游戏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是益智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这类游戏一般较为开放,只有游戏目标而不限定游戏过程,任由学生自我发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游戏都具有高度综合性,具有上述四类游戏的两种或多种特征。体育游戏一直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游戏内容,使其更符合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游戏的选取

体育游戏是教学行为,教师选取体育游戏要经过多方面思量,既要保证体育游戏生动、新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增强学生体质,达到相关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体育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为特定教学目标所服务,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其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大致可分为两类,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竞技性较强的游戏;而对于偏安静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具有艺术性、益智型游戏,教师既要做到大范围统一,方便教学,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游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提升。最后,体育游戏要具有一定内涵,包括思想性、趣味性,学生能通过游戏过程得到感悟或体会,实现拓展提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双打时,教学活动涉及分组、配合、对抗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学生搭档之间的磨合往往是教学难点,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两人三足跑”,既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又训练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耐力。体育游戏的选取是体育游戏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全方面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个体潜力。

三、体育游戏的运用

1.在课堂导入阶段应用传统体育课上“万年不变”的慢跑或热身操缺乏新意,严重降低学生的上课热情,尤其是热身操部分,学生存在动作不到位、偷懒等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热身的目的。教师可以将雄鸡斗架、象形追赶等游戏运用到课前热身当中,转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课前热身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2.在技能学习阶段应用技能学习往往要靠反复训练,在长期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忍耐枯燥的动作练习,不断纠正、不断提升。而运用体育游戏,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投入度。例如在学习乒乓球发球时,初学者很难将动作做到位,更不用说将球发到指定位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发球比赛,从发球姿势、运动路线等多种方式评判学生,对得分较低的学生采取一个小的'惩罚措施,如唱一首歌、慢跑一千米等。通过抓住学生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恰当的评价

合适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体育游戏同样要有健全的评价机制。首先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及展现的发展潜力,又要揭示学生的短处,给予相关发展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要不定期听取学生对相关教学活动的评价,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补救,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不断评价与反思,总结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优势,使得教学效率最大化。结语体育游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体育课堂方法落后的教学状态,让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更感兴趣。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建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高效、趣味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宜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12).

[2]何仕媛.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探析[j].速读旬刊,(6).

篇15: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文/王 瀛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普通高中相较而言,职业高中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实用人才。因而,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教学特点,结合教学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篇16: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卫生保健知识等,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同时,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相较而言,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定要予以重视,保证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体育教学观念逐渐落后,并且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相符。要想有效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一定要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技能教学内容影响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体操、田径、三大球,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对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年龄、技能基础等方面进行区分,实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均采取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重视教什么,没有注意怎么教,导致课堂气氛非常枯燥、沉闷,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且,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对一些出错的学生进行批评与惩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也要求老师进行积极的转变,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差异,展开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老师角色理念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老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处在高位。在现代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帮助者,(www.fwsir.com)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1.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与健康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要太过局限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落实。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喜欢健美操,一些学生喜欢田径项目,一些学生喜欢球类项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展开学习,进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技能的目的,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的过程中,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改革,老师一定要加强现代体育课程优越性的体现,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首先,越来越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其次,加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引进,特别是一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项目,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体育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式角度而言,老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动作示范,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积极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通过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学生发展的重视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努力营造更加平等、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在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同时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莫锦田。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篇17: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摘要:“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群体等)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它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多维互动”就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为出发点而构建的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

关键词:多维互动;小班化;角色体验

“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群体等)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它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多维互动”就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为出发点而构建的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发展,作者从“备课思路、授课形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研究,围绕“角色体验”这个主题,通过故事角色体验、模仿动物角色体验、榜样角色体验、优秀班干部角色体验等一系列的角色体验策略,让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角色学习的场所,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以提高。

1体育课堂中的角色体验

多年的小班化课堂实践笔者发现每节课、每一个班、每个孩子体育能力的强处各有不同,关注到每个孩子,让他们将不同的优点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去欣赏和学习能掌握到的动作技能,增强展示者的自信心,从而使全体学生学到更多的运动技能。不管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对于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很在意,笔者会根据不同水平段年龄特点给学生拟定“角色体验”,例如:低年段的.故事、动物角色体验、中高年段的榜样角色体验,还有小老师、小助教、小评委、小裁判等等,通过不同角色体验让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得到体现,将被动参与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

1.1童话故事、动物角色体验

水平低的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常被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在小班化体育课堂中为学生创编许多童话故事角色,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童话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身心的需要是相同的,学生对于童话生活的喜爱甚至有可能要超过对现实生活的喜爱,学生更喜欢去体验故事中的各类角色,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慢跑时,会创设“灰太狼和喜羊羊”的童话角色,笔者做灰太狼,学生做喜羊羊,当笔者喊出“灰太狼”时,同学们都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当笔者喊出“红太狼”时,同学就3人紧紧抱在一起,抱对的同学才可以躲过灰太狼的追击,游戏开始后,同学的思想高度集中,兴趣高涨,这样的角色体验练习效果很好!

1.2小干部、带头人角色体验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争当体育老师的小助手,因此,让学生们尽可能都来体验一下小干部的角色,更有助于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管理,笔者会改变过去的一人承包制,定期改选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去担任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小角色,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去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平时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通过小角色的锻炼,也改变过去消极、散漫为主动积极。除了班干部的角色体验,笔者在课中,也会渗透带头人角色,例如:笔者的一节三年级的“助跑跳远”的教学,设立“金牌小教练”角色,上课伊始,学生们就被黑板上鲜艳的金牌图案吸引了,他们止不住好奇的问:“夏老师,这些奖牌是做什么用的?”乘着新奇笔者保持神秘,先让同学们活动起来,单脚跳、双脚跳跃、助跑跳远的动作越过等等,学生们一丝不苟地练习着,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动作完成度较高,甚至可以独立完整做出时,笔者记下他们的名字,之后集中教学,交流动作要点,推荐4~5位学生进行展示,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后,将黑板上的金牌图案贴在他们身上,正式推荐他们担任“金牌小教练”,协助老师去辅导其他同伴,贴上金牌的“小教练们”个个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像模像样地把同伴带到安全区域把所学的知识不厌其烦地教起来,同伴们生生互动的促动下,交流商讨,认真地做出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来回指导,不断鼓励学生们要和“小教练”学习,勇敢地跳过障碍、不怕困难、团结一心,把动作完成。小学生都喜欢争当体育老师的小助手,让学生们体验“金牌小教练”的角色,有助于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管理,“小教练”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同伴也在帮助下巩固了动作,体验到快乐和自信,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动作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榜样人物角色体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能影响人的一生,让孩子们终生受益,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目中有许多的崇拜人物和体育明星,针对这些人物的心理特征,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些榜样人物的角色,例如:在跨栏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刘翔的奥运梦,通过体育明星的模仿行为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可望不可及,可模仿又可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2家庭活动中的角色体验

除了课堂上的角色体验之外,笔者也将这样的策略延伸发展到校外,设置“体育家庭作业本”,把体育锻炼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每人一本体育锻炼练习本,每天布置运动内容,比如说慢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舞蹈小苹果……让家长参与进来,强调陪伴孩子在家运动,家长在本子上对孩子的锻炼内容有所要求和反馈,一段时间下来笔者发现,家长陪孩子一起练,孩子提升得特别快。比如跳绳,有的妈妈陪孩子一起跳,孩子进步就很大。而家长也发现,陪孩子运动,让自己由被动运动变成主动运动,陪孩子完成体育作业成为每天最快乐的亲子时光。有些家长主动将运动过程进行拍照,于是笔者联合大队部,开展“亲子运动在我家”将五花八门的亲子运动照片进行评比,布置黑板报,让校外的运动落到实处,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与孩子共同参与,运动中加深了父子、母女之间的感情,看着他们胜利后拥抱在一起的镜头,老师心里也会很温暖。通过一系列的校外互动,形成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师生之间一种交流互动,使之关系更加融洽,推动家庭角色体验的小尝试,让孩子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3体育竞赛中的角色体验

体验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在学校笔者会定期开展主题式体育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扮演体育游戏中的角色,唤起相关生活经验,并帮助学生与当前情景积极联系,实现角色置换和情感认同,从而获得新的自我体验,例如:在组织跑步竞赛中,给学生创设“我是绿色小卫士”角色体验活动,活动中创设了“垃圾球”的景象,垃圾桶作为传接的道具,学生跑动中将地上的垃圾球捡到桶内,在游戏中通过大家的智慧,快速地捡完垃圾球,学生比赛中学会了合作,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既增强奔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活动中加深体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健康成长。总之,在多维互动的小班化体育课堂中进行角色体验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先了解、再体验,再认识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玩乐,在体验中练习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本领,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真正进入角色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章康龙,杨建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7):107-108.

[2]李真.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15-116.

篇18: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教新课改

田径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田径兴趣和技能,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为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趣味田径教学概念及主要特点

趣味田径是指在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基础之上,将体育游戏和传统田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以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基本田径技能,使他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培育终身体育意识。趣味田径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趣味性。趣味田径教学的主要基础在于其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只有将趣味性融入到田径教学中,才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运动,激发学习热情,享受运动乐趣。第二,适应性。趣味田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田径活动的难度和形式,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以确保学生在田径运动时可以乐在其中。第三,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趣味田径活动时,应分析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制作安全器材、设计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目的性。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应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提升小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从而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2趣味田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2.1丰富的运动项目,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趣味田径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其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开发出具有吸引力、参与性与教育性的各种运动项目。这些趣味田径项目都是基于最基础的走、跑、跳、投的田径运动项目创编发展而成的,运用这些项目可以补充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对其身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2独特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趣味田径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田径动项目的形式,其主要以团体比赛形式开展,并且以团体总分为最终成绩。这种相对新颖独特的运动组织形式,一方面有助于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在比赛中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与其他队伍协作配合,从而在共同合作和奋进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2.3新颖的运动器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运动器材作为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趣味田径所使用器械形状奇特、颜色鲜艳、视觉强烈,合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运动潜能。与此同时,趣味田径运动器材均为环保软式材质为主,可以使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趣味田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3.1选择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应该说,传统田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益不高。小学生只有真正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真正地爱学、乐学。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常见的趣味田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变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田径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变通法对学生在田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我们可以将原本的直线路线代之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还可以将常规跑步细分为接力跑、短跑、花样跑等。第二,模拟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田径运动的基础之上,通过模拟各种动物或者动画人物来重组训练方式,例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等,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因为模仿而变得形象化,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故事背景法。教师可以将一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引入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进而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3.2弱化田径竞技教学,合理安排练习强度

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据目的在于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小学生本身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就使得一些难度较大的田径技能他们一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田径的竞技性,不断增强教学兴趣性,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合理安排田径练习强度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田径水平制定合理的趣味田径训练方法,并且根据趣味田径教学内容规划好训练强度,将其控制在小学生身心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趣味田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趣味田径训练时应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逐步形成自我坚持的意识,进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田径锻炼,提高趣味田径练习效果。

3.3运用分层锻炼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展分层锻炼,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从而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和体育水平,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然后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田径训练任务,并且给予相应的建议,从而帮助每一个小学生通过趣味田径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还应重点关注那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4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田径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使传统的“一言堂”演变成为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学生独立训练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在合作中促进田径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岐俊.小学趣味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与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190.

[2]李会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61.

[3]吴善君.如何把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27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