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论文相关的文章。
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论文
【摘要】当今国际环境呈现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交流和合作,多元文化是目前国际之间发展的趋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促进了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发展,经过国外音乐文化的引进和借鉴,可以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发展和创新,同时还会提高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热情。本文就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介绍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
前言
多元文化的兴起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成为目前世界的新潮流,高校的音乐教育也逐渐引进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上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还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的价值
(一)情感体验价值
音乐是除了文字之外另外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人们都会用民族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当今的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不能被忽视,学校应重视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将民族音乐引入到音乐教育中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了解民族音乐要表达的情感,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得中华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文化传承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积淀和浓缩,民族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家每个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被流传下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积累,它结合了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并且融合到了传统文化中去。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民族音乐引入到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而且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社会交往价值
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高校的音乐教育引入民族音乐教育之后,有利于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底蕴,在民族音乐互相交流的同时,各个民族可以对彼此的音乐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彼此借鉴,互补完善,同时这也有利于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了解。在这种交流和了解之下,更加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平共处,彼此友爱,从而整个国家得到共同发展。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主次分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融入。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改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之后,不是一层不变的接纳,而是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开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墨守成规,在确保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更好的进入到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首先,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民族音乐的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体会到中华民族音乐的价值和要表达的情感,其次,音乐是一种表达内心思想的途径,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对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赏,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综合私自的提高。最后,民族音乐是我国的历史产物,继承并且发展是新时代人们的责任和义务。把传承民族音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民族音乐的继承。
(三)有效地统一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
在目前的多元文化的国际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从而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多元文化要求人们全方位的考虑到如何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让学生可以用综合性思维对民族音乐做出评价,建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如果民族音乐可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民族音乐就得以极大的发展,结合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加强对外来音乐的鉴赏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与音乐教育是离不开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民族音乐得以更广阔的传播,对于外来音乐文化,在鉴赏的同时要注意民族音乐的继承。除此之外,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手段是勇于创新,因此,外来音乐就使很好的创新来源。要加强对外来音乐的鉴赏的理解能力,利用其中的某些元素让民族音乐得到创新,从而使民族音乐有新的文化内涵,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新的文化支撑。
(五)构建多元化音乐课程体系
在音乐教育教学时,要确保民族音乐的教课有足够的课时,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外来音乐的课程教学,做到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安排不同的音乐教学课程,根据学生所要具备的音乐能力,安排音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而培养音乐专业知识能力强、音乐应用能力强的人才。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培训,使学生构建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结构。在开设的课程中,要加入外来音乐、戏曲、民族音乐等多元化的授课内容,将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建立到音乐教育中。
三、总结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应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到传承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创新高校音乐教育,还能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勒茅珠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j],音乐大观,,(07):16.
[2]胡世红,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9):120-121.
[3]蔡思颖,客家音乐在赣州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j].科教新报(教育研),,(39):130-131.
[4]来晶,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10-11.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呈现出对文化的多层次追求,世界各国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音乐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对未来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国外的音乐文化融入本土,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上,培养出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加强民族的团结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随着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局势下,人们把视线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势不可挡的成为当前新的发展对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势下,基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和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增强民族音乐的人才教育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统一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三、对外来音乐加以借鉴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通融。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把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跟音乐教育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文化都渗透到音乐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中起着垫脚石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选择最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纯度,和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他人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得以改正,同时得到一些回馈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首脑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多元文化的背景给了创新民族音乐的契机,借鉴的外来音乐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这样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扬广大和源远流长,在自身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实现教育人的目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激励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设,给予精神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贯通和相互借鉴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音乐人才有独到的作用,对加深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以上可见,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明显的民族特点可以是生活充满乐趣,特具情趣的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激励他们向艺术的最高峰前进。受日益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对的地位,根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和持续发展,目前,以我国的文化为特征,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269-270.
民族音乐在中小学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民族音乐具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珍贵的财富。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遭受打击,年青一代的学生,很少人主动关注民族音乐。本人认为,中小学是发展与传承民族音乐的一个方向,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寻找尽可能多的群众。
一、中小学传播与传承民族音乐的可行性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生存环境和传播的人,中小学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要环节。苏教版中小学教材有众多民歌歌曲,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校职能部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民族音乐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一代,其传承的主力军更是他们。中小学学生源源不断,为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受众。
二、民族音乐在中小学发展与与传承中实施措施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中小学喜欢欣赏现代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中去慢慢引导。例如,他们喜欢听流行歌曲,老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引起他们的兴趣,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有很多流行音乐也是基于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逐步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及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的方法
1.民歌的学习
民歌一般是口头传唱,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歌曲。在学唱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将音乐、画面、歌声融为一体,例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时,我们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图片,讲解不同地方的生活环境习惯,造就了不一样的的性格。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学生学习到河北《茉莉花》的刚直、爽朗;江苏《茉莉花》的委婉、抒情。
2.民族乐器欣赏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最经典器乐作品,还详细地把每个乐器组中的重要乐器都作了图文介绍、音色听辨,还有作品的结构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详细地、直观地去了解器乐及器乐作品。如器乐合奏《喜洋洋》有几个段落组成,必须分段欣赏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了他们综合理论知识。在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体现了该乐曲学习的`音乐价值和艺术内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
3.流行歌曲带动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们可以巧妙地把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民族音乐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他们喜欢听《江南style》,喜欢跳骑马舞,从蒙古族的骑马的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声乐作品,中小学生都很喜欢,大部分作品带有是流行元素和民族元素相结合,大家很容易去接受,也很容易去传唱。
4.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
学校应该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等社团。中小学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民乐合奏作品,如新疆民歌有许多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作品,音乐老师可以去精心挑选来在学校课堂民乐团使用。学校安排定期去排练,在排练中通过讲解曲子的结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喜欢这首乐曲并且愿意去学习和演奏。
5.加强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课不是单一的课程,音乐教师要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的能力,提升民族音乐文化底蕴。中小学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成败与教师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作为发展与传承的主力,不是被动者。因此,作为知识传播者应尽可能地提高在民族音乐的综合素养,健全民族音乐的知识结构,以自身行动去带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能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从内心深处去感受民族文化。
6.加强对其他民族音乐的了解
中国深厚的多民族文化与音乐的多元性,民族音乐显现出与西方民族音乐的不同,这些不同为民族音乐在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艺术也存在着普遍的共性,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地本国音乐的学习上。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习也应该涉及对其他民族音乐的研究,这是对本民族音乐发展的一种推动。只有深刻的了解世界音乐,才能意识到本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使国内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加全面。
三、中小学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及传承的作用
第一,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对音乐的观念有所改变,意识到本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价值是独特的。第二,将民族音乐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使我国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可以增加我们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得到增强。
四、结语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及学习,将民族音乐当作一种音乐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和讲解,才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从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音乐工作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将中国的音乐推向世界,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01):21-23.
[2]张媛.浅议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j].北方音乐,,(10):8 20.
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这使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真正的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就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为主题,首先分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其次探讨优化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继承的建议,以期通过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好继承民族优良音乐文化,创新传统的民族音乐。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艺术、是反映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对事物的思想情感。音乐不但可以感染人,同样也会影响人,一直以来,音乐在人类的生活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元素。中国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民族音乐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应当树立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观念,真正地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的作用,不但要传承下去,还要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
学校音乐教育是继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方法,学习音乐,应以传统的民族音乐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想要继承传统的民族音乐,就要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民族音乐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美的乐章。注重学生的培养,掌握民族音乐特点的准确性,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可以领悟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背景,重视民族音乐,并继承民族音乐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时刻关注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文化渊源,文化底蕴,使学生能体会其中包含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
二、优化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继承建议
(一)以学校为载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民族音乐
近几年,人们通过学习对民族音乐进行认识和了解,加强了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并在传承民族音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想要把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那就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和历史,感受正能量的传播。只要做到这些,学生就会对民族音乐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对音乐教材进行改编,把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西方的民族和流行音乐加进去,将学习中华民族音乐为重点,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当中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伟大和魅力,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1]。学校的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应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新和突出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打造一个健康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学校在对民族音乐教授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在编制教材时,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音乐教材,比如,民族乐器、地方戏曲、民族舞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懂得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责任感。但是,在民族音乐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将传承包含在所有教科书的音乐中,应选择与编入教材,浓郁的民族风格的音乐,而且还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加入时代气息,民族音乐教材才能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发展环境,使之能爱上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2]。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心理,这也给学校发展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社会,以避免商业化和利益化的事物走进教室,引导学生好的学习发展方向。在学习民族音乐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有趣的音乐学习氛围,和相应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比赛,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等手段,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氛围,展示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之间有良好的音乐交流互动,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民族音乐环境,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推动民族音乐发展,加强民族音乐凝聚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当代音乐最显著的特征,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载体,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让其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协调,这样才能实现传承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音乐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文化的一种热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树立对民族音乐的意识,增强归属感及民族认同意识。随着音乐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态,这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3]。
三、结语
接受知识传播,传承民族文化最广泛的群体就是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学校是传播文化最初的基地,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欣赏民族音乐的魅力,更大的促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的学习积极地去探索、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乐,以掌握各种民族音乐知识,推动世界音乐文化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相互促进,尽快实现中华民族音乐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黄玲.传承中的思考―――以《蝴蝶歌》为例论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j].贺州学院学报,,02.
[2]张应华,许启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概说及其问题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01.
[3]苏世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j].大众文艺,,10.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论文
一、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学资源现状
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为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从大纲、教学目标、教程安排、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全部参照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之所以参照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原因在于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成型早,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条理化。西方教育界对音乐教育更加重视,从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开展音乐教育的专业人才众多,故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和成熟。反观中华民族音乐,尽管起步极早,70前就已经开始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和流传,然而直到近现代也难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体系。不仅从事民族音乐专业研究的人才数量相对稀少,而且民族音乐也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仍然局限于民间自娱自乐式的演唱和传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成为了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主阵地,西方音乐理论俨然成为了中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权威和主体。尽管部分高校在音乐教育课程规划中安排了民族音乐的学习,却常常只限于音乐鉴赏,并不属于正规课堂教学中理论式学习的主要内容。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角色明显成了配角甚至龙套,不仅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成熟体系,而且越来越碎片化、边缘化、点缀化,甚至在少数高校音乐教育中彻底消失了。
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1.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局限于娱乐和欣赏的范围,更重要在于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族人民都是“伴歌而生”的民族。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各少数民族音乐往往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密不可分。从远古时起,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就有了《采茶歌》《洗衣歌》《采薇曲》等歌曲,甚至在行军打仗时也有了《兰陵王入阵曲》之类的'战斗歌曲。民族音乐不仅存在于民间,也进入了“殿堂”,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即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的名称。到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词类别之一的“词”就是歌曲,宋词最初的名称即为“曲、曲子、曲子词、乐章、琴趣、歌曲”,唐宋之词,即为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就是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及至近现代,中华民族音乐中更有《茉莉花》《康定情歌》《梁祝》等经典作品享誉海内外。
2.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除了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外,对其他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开展的则是音乐理论普及和鉴赏教育。学校教育是公民接受各类知识与文化的主要途径,很多地方甚至是唯一途径。因此,学校教育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自然也应当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渠道得以实现。
三、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
1.调整课程设置比例
当前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中西方音乐比例明显过大,几乎占据了全部音乐课程设置的九成,民族音乐课程内容过于薄弱。为充分利用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资源,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当进行适当调整,西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比例应当各占50%。在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上,首先应当广泛教授传统经典民乐,如《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广陵散》等;其次,不同地区高校可选取具有当地民族民间特色的歌曲、乐曲等作为教学资源,例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西北地区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东南地区的“灯红歌”“九鲤灯舞”;西南地区的“姐儿歌”“茅山歌”“背二哥”;内蒙古地区各种“长调”;藏族地区的“酒曲”“扎年弹唱”;新疆地区的各种“牧歌”等等。
2.收集和抢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
随着现代化程度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加深,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由于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劳动环境,正在迅速走向衰亡。曾经在长江上广为流传的“川江号子”就是典型。在机动船尚未出现的年代,长江三峡上逆流而上的船舶需要大量纤夫通过人力牵引大小船只在汹涌的长江中移动,为了统一节奏,纤夫们喊着口号拉动沉重的纤绳,久而久之形成了极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川江号子。然而,近现代以来,机动船取代了旧时的人力划桨,纤夫没有了用武之地,长江上自然再也听不到雄浑、苍凉的川江号子。据了解,目前还能够哼唱川江号子的民间艺人已是凤毛麟角,即便最年轻的川江号子手都已年逾古稀,川江号子已经到了消亡的边缘。另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在年轻人中间的广泛传播也使传统民族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调查显示,在广西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学生中,能够唱出本民族歌曲的学生比例最少的已经降到3%,最多的也不过30%。简单、直白、动感、更富时代气息的流行音乐对年轻人而言充满吸引力,而民族音乐由于其流传时间的久远显得过时、落伍,年轻一代不喜欢、不愿学,民族音乐的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从业者而言,收集和抢救这些优秀民族音乐避免其衰亡和消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音乐是当地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生产与生活的经验总结,既是音乐艺术,又是文化提炼。将优秀民族音乐充分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既是为教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又是对濒危民族音乐最好的拯救。
3.聘请专业音乐工作者或民间艺人辅助教学
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进入高校开展辅助教学既能够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更多鲜活的民族音乐历史与故事,让大学生产生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感受,激发学生欣赏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专业民族音乐从业者和民间艺人的工作,使他们获得更多资金或物质的援助,以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依赖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深度接触民族音乐,也使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领域出现巨大的空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人的“第二语言”没有在校园中得到广泛普及与学习,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高校音乐教育者应当尽快纠正陈旧的教育意识,努力挖掘民族音乐作为教育资源的巨大潜力,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尽到拯救与传承的责任。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论文
音乐是一种情感语言,是情感表达的工具,音乐能感染人,也能影响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而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贵的文化之一,在如今的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各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很重要的,也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离不开学校,所以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便成了各个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的使命。
一、民族音乐文化定义
民族音乐,从狭义上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因为地域和生活习惯的种种不同,所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且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音乐。而从广义上,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家经过实地的考察,合理地分析所创作的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密不可分,中国在发展的长流中,人们因为生活在地方,有不同的生活条件与习惯,根据这些因素,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比如回族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丰富具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并且有着显著的地域与文化特色,体现了每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传承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音乐的浓缩与升华,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的生活状况,风俗和文化等。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我国文化是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的,借助媒介传播与发展。这些艺术形式都以独特的形式传播并传承着中国文化。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参与度极高,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现如今,学校以何种形式的音乐学习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资源,是各个学校乃至教育界的重要话题,也是音乐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逐渐一体化,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许多国家为了能够走在世界的前端,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软实力,而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在努力的将本国的音乐文化推向全世界,以此来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因此,学校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好的场所,那么学校就应该更加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可是目前,我国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还只是流于表面,学校的.音乐教材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体现不够清晰,也没有非常的系统性的教材,去传授民族音乐文化,教师与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也是比较片面,很难真正的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也使得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民族音乐逐渐被人们忽视,所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依靠学校音乐教育来实现。
(三)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校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可如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多半依靠音乐团体的表演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音乐团体毕竟传播的范围有限,而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是需要这样的载体。但是国家却一直没有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那么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不断增多,学校便承载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结合,只有将学校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动力。加强学校音乐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系统的去培养他们,并且研究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带给我们民族精神。
三、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没有构建传承环境
学校目前还没有构建良好的传承环境,并且相关部门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够。学校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度十分欠缺,也没有意识性地去引导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二)学校没有健全的音乐教育体系
中国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都是不够重视,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有着长期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这样就会是学生形成一种抵触西方音乐教育的心理,并且导致了中国音乐教育至今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教育体系。
(三)缺少优秀教材,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缺少系统的教材是阻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学校多半采用自编的教材去教授学生,其教材缺乏系统、规范和科学的研究,无法科学地教授学生民族音乐理论,更加无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在学校课程设置上,也是十分单一,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
(四)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
学校中,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这是阻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民族音乐传承最重要的就是靠教师来引导,可是,如今的民族音乐教师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面太过局限,使得在上课中,无法将民族音乐的精华传授给学生,这也使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
(五)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负担。现如今,在中国的教育中,音乐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如果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没有更好的去吸引学生,那么就更加谈不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了。
(六)缺乏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我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可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就缺乏了利用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四、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一)在学校中构建良好传承环境
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环境,才能够利于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那么建立良好的传承环境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应该多多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如讲座、比赛、演出等等,以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给学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并且良好的引导学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将学生包围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并且让学生自觉自发的担负起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建立健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中国音乐教育为了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应该建立适应于全球发展的教育体系,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要想建立这样的音乐教育体系,就要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相结合,多与西方音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借鉴、融合。还需要将美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种学科内容融入到音乐教育体系中去,形成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因此,在建立健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目前的学校音乐教学改革进行深化,将音乐教育体系建立在完整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基础之上,并对其系统化、完整化。而且需要重新完善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的设置,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民族音乐的特征去建立健全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慢慢去摆脱对于西方技术理论的依赖,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更加稳固。
(三)完善和优化民族音乐教材及课程设置
优秀的教材对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会影响到该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教材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好传承。我国应该重视对于民族音乐教材的开发,丰富地方民族音乐教材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编写当地经典民族音乐的教材,比如新疆地区的木卡姆,使其体现传播当地音乐文化的目的,进而推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第二,根据我国优秀的音乐家所研发的理论成果来编写教材。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与内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也需要有计划的去设置一些民族音乐课程,比如中华民族音乐学基础等。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知识结构体系。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育
教师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力量,其实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关键的部分。而教师则也承担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担。因此,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则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学校应当组织一支拥有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音乐教师应当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不仅要有足够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有高技能的演唱技巧,并且在授课时,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还能有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之所以说加强师资力量培育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是因为它不仅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还能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兴趣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还能够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使学校更快发展。学校是传承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主要的基地之一,所以课堂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需要采取多变的教育方式,利用现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给课堂带来许多的活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六)突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突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是加快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有一个重要途径,民间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如今民间保留了大量的优秀的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如果将其加大传播力度,则是让人们了解,理解各族音乐文化的有一个途径。因此,学校也应当突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于当地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这样使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音乐的惊人魅力。
五、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是永恒的,是中国人应当去了解,去感受的文化,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我们应该去尽力完成的使命,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也是加强国家软实力的有力支撑。学校音乐教育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密不可分,学校承担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积极的去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将会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步,它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者:王培 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光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01).
[2]管成锋,栗珍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11).
[3]张薇.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中弘扬与传承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1).
[4]范立志.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06).
[5]刘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探析[j].民族学校教育研究,2011,(06).
[6]白布和.探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田[j].中华民族博览.,(05).
在不断的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高校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并汲取其中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现代音乐文化中,实现了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未来的发展。
一、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1.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音乐文化是音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而音乐教育则是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关键因素,会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二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特色,因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为了确保这些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得到完整的传承,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也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不仅是为了确保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有效的传承,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音乐文化的本质来看,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手段,在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冲击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高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国的历史特点及民族特色,使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我国民族的音乐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融合与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多元化教育,凸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的精神文明财富之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2.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传承特点
民族音乐文化的思维、行动方式、观念、精神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音乐文化传统体现出来,音乐教育中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对教育观念、手段等方面的形成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多元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音乐思想与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种类的音乐文化,并树立以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核心的教育[1]。因此,在音乐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务必要重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并将其渗透到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对我国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进行分类。民族文化的发展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改革开放的施行,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势必会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价值观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若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强化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以便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来看,音乐文化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时期文化思想、理念的冲击,不断积累、更新、变化而成的。而在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媒介的选择十分重要[2]。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种高科技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多元音乐教育模式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效率及效果,还能集各民族音乐文化之所长,使其融入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之中。文化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最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封闭式的教学环境,固然可以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不受外界音乐文化的冲击,但也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时代脱轨,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今后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开展多元音乐教育,加强多种音乐文化间的相互融合,才能使彼此在不断的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积蓄足够的力量。
2.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途径
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已经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当中,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们休闲娱乐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相较于高校正规的音乐教育方式而言,这种非正规的音乐教育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但是,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千百年来传承的经验来看,这种非正规的教育行为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现代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开展多元音乐教育,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入手,从经验、传统以及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教授,提高学生的音乐识别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其他国家音乐文化中的精髓,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看来,高校多元音乐教育能够汇集各国家、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与系统性的分析,将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使学生可以同时获取多种音乐文化的优势,使学生获得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具价值。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
3.多元化音乐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从多元化的发展来看,意义重构与个性张扬是多元化发展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采用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这两方面的特点[3]。一方面,对民族音乐意义的重构,在欣赏民族音乐美的同时,理解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传承。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存在是多种文化不断融合的标志,因此,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民族特性的体现,在融合的过程中凸显民族个性,使其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根基。民族音乐中的文化意义是民族音乐的灵魂,如果将文化与音乐相分离,民族音乐就失去了传承下去的意义。从音乐的表现形式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而多元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整合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部分,对学生进行教授,在提高学生音乐文化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民族音乐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上来看,在高校开展多元音乐教育,要重视民俗文化环境感染力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方向。如此一来,才能使多元音乐教育成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流,从而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三、在多元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措施
1.采取开放式的发展
全球文化的不断融合,使我国遭受了来自于外国文化的严重冲击,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在面对来自于外国音乐文化的冲击时,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正视外国音乐文化的优势与缺陷,并认真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有利的便融入其中加以运用,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不断吸收与发展中持续壮大自身的力量,既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特征,又融合了外国诸多进步的音乐文化元素,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2.采用多元化音乐教育手段
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高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理解与认可,扩大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音乐文化。
3.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在开展高校多元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吸取优秀音乐文化的精髓,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壮大与发展,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4.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比较严重。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等方面,使其逐渐与社会的发展接轨[4]。由此看来,我国若要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就必须要从高校音乐教育入手,开展高校多元音乐教育,扩大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元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只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真正主体并不是多元音乐教育模式,而是人,只有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民族音乐文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好的发展资源。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其音乐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只有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使高校多元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
[2]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s2).
[3]金奉.谁来担当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云南高校艺术专业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j].青春岁月,(04).
[4]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东西方文化加速融合,如何在当今时代开展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很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艺术表现力和魅力是很多西方音乐无法相比的。上世纪中期,我国的音乐从业人员对民族音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整理,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民族音乐也逐渐走向世界,被更多国家的人民认可。然而很多青年人对于民族音乐缺乏了解,在音乐教学的体系中更加偏重对于西方音乐的教学,这也导致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为此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深入地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建立完备的教学系统,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一、当前小学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的逐步开放,国外的音乐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这也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很多小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西方音乐的教学,西方音乐教学系统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1]。
(二)音乐教师的个人水平有待加强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这也要求音乐教师对于相关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数量较少。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学院因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加大了对于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这对于未来民族音乐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民族音乐的教学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比较片面,只是涉及简单的民族歌舞学习,对于一些民族乐器以及戏曲的教学内容比较少,这使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没有完整的体系,小学生头脑中对于民族音乐没有建立起准确的概念,不利于传承与发展[2]。
二、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曲以及民间器乐,这些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音乐构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许多音乐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除了劳动者的状态以及审美情趣,是对于劳动生活的直接表现。民族音乐具有比较强的通俗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音乐方式通过劳动人民的情感抒发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贴近群众,具有乡土气息和极强的通俗性,由于我国面积辽阔,民族音乐也具有多种形式,内容比较丰富。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了解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相关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与世界各国音乐的融合,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体系,促进民族音乐传承[3]。
三、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小学民族音乐课程的体系
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关于民族舞蹈,戏曲,说唱以及乐器的内容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实践作用的课程缺少有效的安排,这也导致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基本不能演奏民族乐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音乐演奏时经常会使用锣,钹,板等乐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设置了打击乐器教学的内容,在讲解三角铁,木鱼,碰铃等内容时可以加入这些民族乐器配合进行演奏,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乐器的声音特点,增强学生的基本乐感和节奏感,也实现了对于民族乐器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民族音乐赏析的课程,让学习了解民族音乐四大件等基本内容,明确不同民族的主要代表性音乐作品以及主要的民族乐器,了解常用的古筝以及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开设民族歌曲演唱的课程,使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全面得到提高[4]。
(二)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
民族音乐与生活实际连接紧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组织校内外的多种活动来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美好。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民族音乐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些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民族音乐会,倾听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习各种民族舞蹈,类似的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民族音乐更加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体验感,使得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鉴赏以及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在感受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音乐的具体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用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的代表音乐,比如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民歌的传唱度比较高,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多打断学生,以学生的自身感受为主,简单引导即可,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从内心深处喜爱民族音乐[4]。
(四)持续教学的模式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可以真正接受民族音乐,实现有效的传承。通过口传心授,感染熏陶的方式可以全面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录像等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通过音像资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实现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个人修养的全面提高,增加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做出贡献。
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能涉及到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容很少。我国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开设,多受到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影响,导致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融合不够。故,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应用到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高校其实是培训人才的重要基地,能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为让高校的音乐教育和民族教育能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就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化知识。但由于民间文化组织形式明显带有不确定因素,若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单纯的依赖民间文化的组织形式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显然是不够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新希望,所以要重视民族传承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可以判定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传承机构,是十分利于民族文化传播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的基础
高校教育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的依托,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从现阶段的`高校教学角度探寻问题,部分高校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基础性的教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也是精心挑选的教材,其实这是十分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加之,全球化发展已经涉及到世界上的多个领域内,为能在国际舞台上一显身手,就应该充分显现出我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内容。音乐文化一直被看成是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所以能与民族音乐进行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完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不但能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也能为课程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若教学活动开设期间能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角度探寻问题,就能解答出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遭遇到的问题和疑虑。因此,为让高校音乐教学能与传统的音乐传承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就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高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多与兄弟院校交流互动,了解到当前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构建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更好的进行民间音乐的传承。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的传承不能死守一套,不进行更新。其实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通过革新的教学模式,保留先进内容,剔除落后文化,所以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开设时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先给学生选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流行民歌元素,教师可以在上课期间给学生播放中国传统的民歌如《走西口》、《小河淌水》等,给学生多播放几个版本,让学生对比进行欣赏,最终选择自己喜爱的版本,并说出理由。很多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注意到龚丽娜的《走西口》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真挚的将留念亲人的情感凸现出来,给人以感同身受之感,学生通过欣赏民歌音乐作品也开始重新审视龚丽娜这名歌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她,并看到她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巧妙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独有效果。使用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开发性特征,其实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要先吸收先进的文化,然后在先进文化的前提下进行音乐创新,从而让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推行下去,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使用上述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内。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
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开设期间,为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创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让音乐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一,从音乐的技术层面考虑问题,教师要为学生选择较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作品中体会到演绎的技巧,这将更好的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第二,教师为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系统性的认知,就要将传统音乐分类,通过分类学生能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并使其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有价值;第三,开展音乐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通过互动教学提问的方式,使用情境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民族音乐展示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音乐和高校的音乐教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对引导学生认知音乐文化规律有着积极影响。
三、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内凝结着中国五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也是能集中体现我国音乐问题的关键点,能彰显出中华音乐文化的实质内涵,这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间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统机构,应该吸收民族音乐优势,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所以两者的融合有其必然性。基于此,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最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淑婧.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j].黄河之声,,04:63.
[2]王靖怡.刍议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众文艺,2015,15:196-197.
一、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新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我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主题就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优秀文化中有它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在这种文化积淀下形成的价值观体系、语言文学、审美心理和哲学基础。我们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应当在新疆高师教育中认识到,任何现代化的因素,只有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正是这一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独特的优势和文化资源。如果破坏了这种多样性,就是破坏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其结果将会遭致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同样的、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说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当前,要确立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应当不再局限于个别课程的改革,而要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其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在课程上只停留在“民族化”口号下表面的、缺乏实质内容的点缀。
1.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
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拯救、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历来受到音乐理论家们的重视,他们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面对新疆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我们高师学校的研究工作还处于一个初期,需要教师们在新观念和重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来认真研究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将学科领域和资源环境联系在一起,将音乐结构与非音乐性的内容紧密调和,把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当今文化发展适应性之间的度,在加强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订出合理的文本结构和实践教材,逐渐将其成果系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从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表演专业教学所取的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投入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研究整理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学术讨论、著书立说,将少数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的传统音乐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形成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且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转换为教材和教学资料,对木卡姆专业教学起到了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我们高师音乐教育中也应该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以此来加强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教学中的研究。
2.建构新疆高师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
首先新疆高师音乐课程体系要突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法的制约,其次这一课程建设是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的,不能把音乐与它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分离,而应提供一种源于地方但联系全球的文化意识。将音乐创造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资源结合到新的音乐课程中去。最后,学习者不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母语、音乐语法、形式与创造等等,还可以把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各种独特因素融合,形成的一种共享文化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并置比较,以此创造、拓展我们的文化,因为课程不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创造和重新开创我们和我们文化的工具。这种系统的学习必须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做整体的把握。另外,它涉及到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改革。
3.积极编撰民族音乐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国家教育部应组织全国和新疆各音乐学界的专家和高师学校教师共同编写新疆高师民族音乐方面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和利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新疆民族优秀传统和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在音乐基础理论和表演艺术教材方面力求从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和固有音乐价值观出发,教材的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少数民族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来进行音乐基础训练,使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融汇贯通于各教学环节中。视唱练耳教材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为教材,要尽可能具有较广的涵盖面,选择典型调式类型、节奏类型、旋律类型的音乐片断。精选一二首“赛乃姆”、“麦西热甫”等不同节奏类型音乐体裁进行练习,用民族乐队来伴奏,从而熟悉并了解了这些类型的音乐特征。声乐教材主要以本民族语言的歌曲作为主要的声乐教材,在此基础上再了解和学习中外民间、古典、艺术歌曲,以本民族语言的歌曲演唱为主,学习其它民族语言的歌曲为辅,并借助熟悉的母语来理解掌握音乐理论的一般原理。在文字教材编撰后,还可以运用高科技视听手段,为民族音乐赋予多媒体、多视角特色,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使民族音乐更好地普及,弘扬和发展。
4.重视与加强师资培养
要在新疆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上述的课程模式,首要的条件便是拥有一支能按此课程模式运作的教师队伍,而我们现有的师资绝大部分是在以西方传统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中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其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音乐操作能力几乎已完全被西方音乐学统“格式化”,缺少宽阔的智力视野和必需的文化底蕴。因此高师教育决策者应紧紧围绕办学的定位方向,整体考虑师资在教学中的`合理布局,有选择地安排教师去进行所需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实现广大教师积极适应新的教学体系运作的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整个社会的音乐价值的舆论及导向问题。学校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的核心,新的音乐和音乐教育观念对于所有教育者来说,都极具挑战性。如何引导高师学生真正领悟和感受不同文化中的“灵魂”音乐,卓有成效地通过这些音乐学习使受教育者持有各种优势进入未来的社会,在一个熟悉的世界里操纵自己的音乐创造过程,并成为一个积极的创造者和贡献者,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也是教育决策者们更须思考的。
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受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从新疆四十多年来的教育发展史来看,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成功,音乐也完全有可能进行这种双语教学或双重音乐感及多重音乐感人才的培养,而且势在必行。双乐感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反映着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把音乐作为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一种途径;有助于在异质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教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继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吸取异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等等。
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各部门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寻找出更有利于新疆民族音乐在高师教育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更好的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摘要]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以明亮圆润的音色与丰富独特的技巧演奏出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本文从笛子的发展史、技巧、派别阐述南北派笛子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笛子形制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笛子 发展史 派别 技巧 现状
笛子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步发生与发展,由于它的悠久性、广泛性、群众性,几千年来成为大众的亲密伙伴。可以说在浩若烟海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它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它的内涵包含着文、史、哲、声、律、美等等诸多学科。它已经有着八千年的悠久历史,特有的音色在中华民族乐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笛子,又称竹笛。顾名思义,是由竹子制成。笛身上面各开有吹孔和膜孔1个,按指孔6个,笛尾有上出音孔两个下出音孔两个。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常见的笛子分两类,就是曲笛和梆笛,为民间广泛运用。曲笛善于表现悠扬温婉细腻的情致,有浓厚的江南韵味。而梆笛要比曲笛短小,它的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现在的演奏家一般都是曲笛、梆笛兼而习之,融南北笛韵于一身。李白曾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这样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这首诗中可感受到笛子艺术的`魅力。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骨笛与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近,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是至今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罗泊湾出土的一号墓中,一支用二节竹制而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子,战国时期七个按音孔横吹的铜笛,战国初曾侯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子,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子等等,都足已证明笛子是最原始的乐器。我国最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竹子制成的笛子,到了汉、晋根据音律学制出了长短不同的笛子。宋朝后竹笛的形制就和现在的六孔笛完全一样了。由于地方戏曲的大范围发展,笛子成了地方戏曲伴奏的重要乐器之一。
笛子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两个基音孔和两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音孔:共有6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曲笛:最初因给昆曲伴奏而得名,因盛产于苏州,就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主要以c、d调笛子为主,笛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温婉、清新而圆润,广流传于我国南方地区。它适于合奏与独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地方戏曲音乐中最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梆笛因伴奏二人台、梆子戏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以f调、g调、a调为主。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适合吹音域比较高的曲子,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二人台、梆子戏等一些的伴奏,也多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定调笛: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的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它给吹奏者带来方便,可以不变指法,只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吹奏即可。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这种经过改进的定调笛,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管长来控制音准。定调笛将对我国的竹笛名称统一起积极作用,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这既符合民间传统演奏习惯,又解决了笛子在调高问题上的混乱,并为记谱和演奏带来很大方便,它完全适用于传统的六孔笛和各种改革笛。玉屏笛: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成对的雌雄笛更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凤”.这种龙凤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短笛:又叫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的。低音笛:近几年随着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发展,笛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如:弯管低音笛、低音长管笛等等。在笛子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比如:大g调、大a调、大c调、大降b调等。当代笛艺呈现五彩缤纷、水平很高的繁荣景象。名家众多,各地出现极富代表的新作,极大地丰富了笛艺的舞台。
在历史长河中,民族器乐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在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庙会等习俗中,在历代的宫廷、官府的礼仪及宗教活动中,都有着大量的器乐演奏活动。同时在歌舞、说唱、戏曲等姐妹艺术中,器乐得到了发展。而在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中,器乐常常与歌、舞相结合为一体。如《周礼q春官》记载中说的“大司乐…:而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组成唐大曲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散序”,是纯器乐演奏,而第二部分“中序”和第三部分“破”(或“舞遍”)中,器乐与歌和舞相结合。又如:周代的琴歌(自弹自唱)、间歌(奏与唱相间);秦汉时的鼓吹(以打与吹为主,还常加入歌唱)、相和歌(丝竹与歌唱相和)。以及宋代的秧歌和说唱;明代的戏曲艺术中,器乐除有一些单独演奏的段落外,它主要是和歌、舞相结合。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不断涌现一些将声乐曲和舞曲加以器乐化加工而发展成独立的器乐曲,所以笛子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近代以来从合奏走向了独奏的舞台,开创了新的历史。
音乐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表达、抒发人类的感情,其中,笛子艺术属于民族音乐中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音色较为明亮圆润,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笛子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民族音乐发展中一定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发展与传承下去。掌握笛子的基本属性与演奏技巧,对笛子艺术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与认知。在众多的民族乐器发展中,笛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脚步基本是一致的,并且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娱乐、艺术精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演奏乐器,更多的是中华民族音乐学科内涵的展现。
一、笛子的发展史与表现形式
(一)笛子的发展史
笛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其具体的起源时间无法确认,当前,国内外对于笛子的起源时间有不一样的研究结论。笛子属于河姆渡出土中的文物,其中有一种笛子类型被称之为骨笛,骨笛与现今的六孔笛有很大的相似度,河姆渡出土中的笛子文物距现在已经有了八千多年了,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笛子。其次,在罗泊湾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支有7个暗孔、用2节竹削制成的笛子。随后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笛子,这都能够证明我国笛子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文物学者通过查阅早些年的文献发现,在皇帝时期就存在竹笛子,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用笛子表现出高低调子,广泛流传于人们的娱乐生活中。当笛子成为地方戏曲伴奏中的关键乐器之后,促进了笛子更好的发展,被运用于各种民族音乐中。
(二)笛子的表现形式
笛子属于汉族最为古老的乐器,也是最具有特色与民族气息的,是民族音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笛子的传播形式历年来都是心口相传的。笛子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乐器,但是相应的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新颖的乐器,因为笛子是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拥有了一定的历史沉淀和厚度,但是笛子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当前很多流行乐曲中融入了笛子艺术。笛子最初是借助于曲艺与戏曲伴奏登上舞台的,充分展示了笛子的美好之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笛子分为“南派”与“北派”两种形式,主要是受到当地生活环境与地域民族的影响,具备有自身较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常不会在意音乐的音域,而是更多的看音乐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好的音乐能够触碰人的情感,比如《我和你》这首奥运主题曲,仅仅用到了12356这几个音,但成为了永远印在人们心中的歌曲,从这可以看出六孔笛子比其他乐器的音域少,但是表达的音乐情感比较丰富。在演奏笛子中,有用到半音,比如《流浪者之歌》就可以用笛子来演奏,但是《流浪者之歌》用小提琴来演奏存在很大的难度;其次,还有《无穷动》这首曲子,其中运用了较多的半音与循环双吐演奏,很多音乐大师无法充分掌握这种演奏方法。从以上几点可以表明,中国笛子中的演奏技巧是如此高超,很多人利用长笛演奏的时候基本的循环换气都做不到。对于笛子的音域问题,很少人知道存在八孔与十孔笛子,八孔与十孔笛子能够拓展半音的音域与演奏,这就是笛子在发展中的创新,这证明了我国的笛子艺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变化着。
二、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和传承方法
(一)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
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有更好的发展,永久地传承下去,首先要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因为我国现在提倡继承传统优良文化,而民族风属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在笛子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追求创新,而是要适当地保留笛子中原有的民族风特色,这样才能够促进笛子艺术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在笛子发展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出民族文化气息,展现出我国的独特文化,这样才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生存下去,做到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新型的行为、思想、事物等,对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始终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元素、特质的优良素材保留下来,去除一些被社会淘汰的腐朽技艺。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不同,从而人们对于笛子艺术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淮河与秦岭属于分界自然环境的标志,同时也是分别经济和社会的标志,从而展现出了南方和北方人之间的.文化、性格差异性,俗话说“南柔北刚”,同样在笛子艺术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南方人的生活通常是依山傍水,所以艺术风格较为清亮、委婉、柔和与清脆相互呼应,让人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北方人的生活往往是居住在高原山地或者平原中,使得人们的性格朴实、爽朗,从而笛子艺术也比较高亢低回。我们要保留这些民族艺术特色,这也是分辨中国56个民族的重要途径,是永远不会被遗弃的。
(二)把笛子艺术载入到图书馆中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笛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六十多年,并且在这六十多年间笛子艺术发展较为迅速,仅仅依靠心口相传就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展现出了笛子的艺术魅力,是非常值得永久发展与传承下去的,所以要把笛子艺术传入图书馆中,让更多的人去认识笛子,感受笛子的艺术形式以及发展历史,激发人们对祖国优良艺术的自豪之情。比如,对曲笛、梆笛、定调笛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些都可以载入图书馆中,这些笛子也反映出我国在历史发展中人们的审美水平在逐渐上升。曲笛产于苏州一带,它虽然很小巧,但是音色较为细腻,通常展现的是c调与d调,适合演奏细腻悠扬的曲子,和江南美景很搭;梆笛属于音色激越高昂的笛子类型,多用于北方地区的独奏与伴奏中,如梆子戏、二人台、吹歌等;定调笛适合于乐队演奏,通过调节音孔与吹孔的距离改变音准,非常适合于民间演奏。以上都是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值得让更多的人去发掘、了解。
(三)把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
中国的笛子艺术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想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流传下去,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对笛子艺术进行创新,让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更好发展,走向国际化发展路线,不仅仅让国人在民族音乐中继承、弘扬笛子艺术,还要让更多的外国人对笛子艺术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笛子演奏者要勇于尝试不同风格的笛子艺术形式,把各种风格融合在一起,比如,将笛子艺术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在民俗音乐笛子曲目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在一起,让笛子艺术在民族音乐中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总之,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继续发展与继承下去,需要保留笛子艺术中的优良元素,并且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传统笛子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创新,让更多的人更为深刻地了解笛子。
参考文献
[1]刘飞.笛乐演奏家简广易、俞逊发、李大同舞台表演研究[d].扬州大学,.
[2]贾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乐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
[3]王彦.对大g调低音笛的演奏特点探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是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形成到现今的普及,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使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模式及功能更趋向国际化。
[关键词]形成;发展;改革;多功能;多元化;研究型
很多老师和学生认为在高等院校开设音乐课,进行音乐教育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任何根据。之所以这样认为是他们没有对这门学科去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关注。只有了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这门学科。
一、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形成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早在五四时期就在北大由蔡元培校长发起了。当时成立了北大音乐传习所,并强调应把美育教育列为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规划了一幅全民艺术教育的蓝图。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刘天华、肖友梅都曾先后在北大执教。而清华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建校初期也开始了音乐教育,成立了中乐部、西乐部,逐渐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普通音乐教育,1946年还成立了音乐室。这一方面为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也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国民普及。
二、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发展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早期只有极少一部分在学校开设,发展比较缓慢。确切地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这时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有两种功能:首先,面向全校的本科生开设普及性艺术类课程,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趣味、格调和鉴赏力,从而成为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人才;开设课程王要是音乐赏析及音乐基础知识。另外与学校艺术团挂钩,为学校艺术团进行专业性指导与教学;面向全校的群众性艺术活动指导和服务。
三、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的改革
到了90年代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又有一大批普通高等院校大力度地发展音乐教育。这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及教法、硬件设施等全面发展。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了改革的领跑者。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发展。北京大学重新成立了艺术系。这次改革增加了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学术研究功能。学校除了音乐普及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又积极培养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包括一批艺术研究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在理论基础、专业训练、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都要达到较高要求;并使他们最终通过对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评论、以及在艺术产业、艺术科技、广告产业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种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它具有多元化,多功能;它是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艺术教育的办学模式,结合我国现时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改革。这是通过研究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进行再研究,使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改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在很多大学都有开展。他们把学生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学校的艺术团相结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方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样走在了前面,清华的学生艺术团非常丰富,有军乐队、交响乐队、民族管弦乐队、键盘队、合唱队、舞蹈队、话剧队、京剧队、曲艺队、国际标准舞队、美术队共11支队伍,吸引了数百名本科生和硕士生参加艺术团活动,现规模为800余人,为学校营造了浓郁的、高雅的艺术氛围。而北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合唱团、学生管弦乐团、学生舞蹈团、学生民乐团等,他们多次应邀出访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使北京大学艺术具有迈向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学生艺术团体.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改革证明我国的音乐教育已经从高校音乐普及渐渐过渡到多种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型教育。这与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同时也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多维化发展。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普及性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实践和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研究来拓宽知识面,更好地把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起来。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更为丰富,使其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帮助。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在模式及功能的转化上吸引学生,更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硬件配备。这一方面很多学校都很重视。他们建立艺术教育专用教学楼。在北京大学、在东北大学都有专门的艺术大楼。尤其北京大学还设有苹果电脑实验室和图书音像资料室。募集国内外各门类艺术和艺术学的图书音像资料。现今我国很多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都在大力的发展音乐教育;他们的发展必将带动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更广泛的普及。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发展为学生带来新鲜的血液。据统计,学生每年选修各类音乐课达到学生总数的50%以上。与课余社团活动相结合,参与的学生能够达到90%。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当然,在教学模式的合理化、科学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各高校的普及应更快;实现音乐教育的教学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研究国际化;真真正正地做到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滕青.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与提高[j].艺术百家,(03):170-172.
[2]吕屹.突出师范性,加快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步伐―――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会在长春召开[j].人民音乐,(12):56-57.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反思论文
【摘要】音乐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对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音乐素养提高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却较少关注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使得我国音乐教学逐渐地朝着西方化的方向发展。笔者就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探索。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迎来机遇的同时,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需要面对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民族音乐文化是经过岁月洗礼而积淀下来的优秀本土文化,[1]作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教学中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向新时代的学生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改变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更多地重视西方音乐而忽略民族音乐文化。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加文化内涵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世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着百姓的民风习俗。因此,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可以较为真实地体现出社会各时期的历史背景及民众的生活状态。而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能够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所以,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具有民族音乐文化气息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自主的去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这样即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注重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变高等院校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将整个音乐教学变得更有活力,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传授过程中也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既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使其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学习与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狭义上来说,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丰富多彩的音乐体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习俗及风土人情。而从广义的层次讲,也能拉近民族距离、帮助民族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都是依赖民间艺人之间的世代相传或口口相授,然而,这些民间艺人们的生活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具有着不稳定性,再加上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受人重视,所以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受众体也只是小范围,鲜少有人能主动地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中,高等院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做出努力。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民族音乐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载体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努力向学生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
重视传统音乐的教育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应该始终以此为宗旨,利用高校的教育平台,努力发挥自己的所能,向学生全面传授民族音乐知识,帮助他们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新时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动态及学习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来看,仍然存在着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传播效果不甚理想、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缺乏体系化和地域化特色、以及过多地重视西方音乐教学而缺少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等现象。所以,学生出现了更偏爱西方音乐或流行音乐及忽略民族音乐的现象。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以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作为根本,将学习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粹所在。
三、现阶段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一)高等院校的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较多关注音乐理论的教学和技巧的训练,且多数高等院校中也只有音乐专业的学生才能够有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机会,这就致使多数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了解甚少。长此以往,难以全面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培养和传承。所以,应该努力改变现状,利用高校中所开设的各类艺术公选课程,向各专业的学生去教授我们的民族音乐,这样既能重视各专业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能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二)高等院校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各种新音乐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高校学生作为青年力量的主体,普遍喜欢这些具有着时代特点的流行音乐,而较少地去关注民族音乐。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民族音乐的学习既枯燥又乏味,因此对其毫无兴趣,更有人甚至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真正的民族音乐,这些原因无疑会给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民族音乐文化
人类的行为举止,都受思想观念所主导。若想实现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音乐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始终将民族音乐文化贯穿在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发挥导师的领导作用,向学生强调民族音乐文化存在及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引导高等院校学生正确的看待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突显出民族音乐地域文化的特色,以此拉近与新时期学生的距离,使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去,喜欢上我们的中国特色音乐。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音乐工作者们以此作为毕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去坚持不懈地实践才能实现[3]。
(二)加强对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化,突出民族音乐文化
高等院校民族音乐的教学脱离不开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并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对音乐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突出民族音乐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教学实践课的比例。利用高校学生地域大、民族广的优势,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去表演或讲授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做到相互感染和相互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尽可能多地去学习和了解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也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变为以学生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主讲者,以多形式、多内容的方式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特色化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如邀请民间艺人走入高校课堂,让这些民间艺人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们与传统音乐的距离,让他们在课堂上直观地去感受真实地民间艺术;也可以在教学之余举办多场民族音乐会,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用,把自己所喜欢或所掌握的民族音乐向更多地人来进行展演。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不会让学生感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也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总之,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传授民族音乐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然而,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还应该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珊.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6(18):22-23.
[2]刘显波.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分析[j].当代音乐,2017(01):23-24,26.
[3]曹红英.关于中华民族音乐推广与普及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7(01):43-44.
作者:佟鑫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