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20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相关的文章。
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我浅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1.紧抓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
政治课具有较强理论性、抽象性和时政性。从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课必须结合时事,紧抓社会热点,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经济常识》中,讲解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时,我抓住中国入世后关税取消的热点,引导学生将这一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侧面综合分析思考:我国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踊跃,情绪激昂:只有掌握先进科技,开发高精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抢占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激励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民族重担就落在你们肩上,你们一定要努力啊!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创新的紧迫感,点燃内心深处创新的火焰,“我要创新”的观念明灯般挂在学生的脑际。
2.巧用哲学原理,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许多基本理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比如:《哲学常识》第二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第三点就是要有创新精神。我向学生介绍《新思路比资源更重要》的典型材料:杜仲原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日本在10多年前才开始种植,现却将我国弃之不用的杜仲叶开发加工成杜仲茶,具有利尿等多种功能,时下己成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茶饮料并销售到中国,取得极佳经济效益。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何中国人眼里不屑一顾的东西到了日本人手里却身价倍增?难道中华民族不如大和民族?这些问题像一束焰火点燃思维的火花。日本人在资源匮乏中找到了比资源更宝贵的东西――创新品质。这种带有感情的激励既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
3.联系社会生活,诱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的磁铁去吸引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三言两语的说教就能完成的。它还需教师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
摘 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具有独特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极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问题 质疑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并且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
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中心思想质疑,从语言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第一场雪》中有这样一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教师可引导学生抓矛盾处质疑:凭我们平常的感觉,凡是毛茸茸的东西,一般不会发亮,那么这一句中“毛茸茸”的银条为什么又“亮晶晶”?凡是“蓬松松”的东西——比如一团棉花——它就不会“沉甸甸”,但是课文中为什么又说“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呢?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三、启发创造想象,诱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思路向四面八方辐射。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后,可以告诉学生,人类正在研究动物尾巴的用处来为人类服务,比如人们根据鱼的尾巴、鸟的尾巴设计的船只的舵、飞机的机尾都是用来掌握方向的,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用处来进行辐射想象和联想,从中受到启发,设想发明某种事物来为人类服务。
这样从模仿入手,通过相似要素的组合,进行适当的开拓和延伸,使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更合理。
四、挖掘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品质
在各种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童第周、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顽强意志,以及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勤思好问、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作用。
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认识。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要创设各种相应的课堂结构,在美术教学中,绘画和手工课占相当的比重,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是学生自己的,而不是教师强加予他们的。
具体内容如下:
1、启发引导法,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良好的开端十分必要,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导入新课。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就表现出以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设置悬念、开门见山、录像投影、教师演示、游戏法、直接法、讲述故事、猜迷语、观现象说明原因等,但是教师设计时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
教师在课的开始,要求学生先自学、尝试练习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寻找该课所包含的各种知识点,然后组织他们讨论,让他们把探索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这样有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和形成较熟练的技能。因此,自学与讨论这两个过程紧密相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通过练习巩固,学会进一步创新。
美术课中运用练习的方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效的。如《纸盒造型》一课,由于纸盒的形状、大小差异较大,教师在授课时难以面面俱到,可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练习中掌握造型的方法,不断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只需在学生操作遇到具体困难时,适时加以引导。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系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或通过讨论来解决。
二、要学会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在教学中我常常不满足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而力图挖掘出教材中的创新内容,使美术教学一改以往纯技能训练为重素质培养,变刻板模仿为重创新性训练。 在现行教材中,写生课教学占了相当的比例,如何在写生课中融入创新意识这应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如在人物写生时,可在人物写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画面添加适当的环境,或改变人物服饰的花纹使其更具装饰效果。在风景写生时,同样可添上简单的人物活动,使画面更富有生机。同样通过欣赏中外美术家的作品,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以及计算机在现代美术中的运用,组织学生尝试电脑绘画,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使学生从小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
三、促进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维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找出他们的优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使之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向前努力的'动力。
其次要独特新颖,启迪发散思维,通过有目的地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如通过同一命题,创作多幅作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通过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二方连续纹样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单独纹样,鼓励学生将单独纹样设计成二方连续纹样,运用于生活中的茶杯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
另外要克服思维定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到:
第一,主动向规则挑战。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勇敢地向规则大胆质疑而提出挑战,那么,学生的思维定势就会一扫而光,说不定还会产生新的灵感。
第二,克服思想上的“随大流”。有些学生喜欢摹仿教师或书本上的范画,或者是跟着同桌的学生画。
第三,勇敢地去尝试。也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方法,许多中外画家如齐白石、李可染、凡高、毕加索不就是通过大胆地尝试开创了一代画风吗?大胆地尝试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惯性和惰性的好办法,尽管尝试不一定会产生直接创新成果,却可以振起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到创新的萌芽。
总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创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应运而生。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老师上课时有趣地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传家宝———烧不坏的手帕。然后,用酒精溶液浸泡手帕取出并点燃,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很好奇手帕为什么烧不坏?从而兴趣浓厚地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化学创造史实和广阔的化学创造情境。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找准其与创新教育的最佳切入口和结合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例如,在上序言课激趣时介绍我国古代制火药、造纸、烧瓷器等化学工艺的发明;学习常见的盐碳酸钠,联系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当代中国人赢得荣誉;介绍制作宇宙飞船、宇航服等需要现代化学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明白化学创造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创新教育的知识点,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开放性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习题课是化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习题课教学可以达到综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习题课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入和广泛的学习,更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开放性习题的教学,可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可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用什么方法鉴别hcl溶液和na2so4溶液?先让学生思考利用酸(h )的通性可能的鉴别方法有哪些?①利用指示剂石蕊鉴别;②用较活泼的金属锌鉴别;③用难溶金属氧化物cuo鉴别;④用难溶性碱cu(oh)2鉴别;⑤用盐na2co3鉴别。再根据so42-和cl-的特性思考还有哪些鉴别方法?①用agno3溶液鉴别;②用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鉴别。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改进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让学生回忆o2的实验室制法。从对制取这两种气体的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等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整理出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根据这些思路和方法进行co2实验室制法的探索:为什么实验室制法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呢?为什么不用碳酸钠?能否用碳酸钙粉末?为什么不用稀硫酸?能否用浓盐酸?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设计和做有关对比实验,引导学生从反应速度是否有利于收集、操作,能否持续反应,得到的气体是否纯净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实验室制co2较理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再要求学生根据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特点,分组设计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尽可能设计与教材不完全相同的方案。设计完成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实验作为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己任,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四步三法、五步三查法等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永远是服务于学生的,以学生为本的本位教学意识是我们采用各个教学模式时应铭记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力求创新,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中突破自我,闪耀出创新的思想光芒,光亮自我,映照他人。
一、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能力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在课堂中重视引导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学习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古文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逐句翻译文本为主,即便是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使学生接受知识特别的被动,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是践行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启发学生了解智慧的和语言艺术的巧妙,也让学生在人物的活动中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光芒。学习伊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朗读课文,来让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讲解中融入自己对于人物的主观评判。基础稍差的同学也能够在这样的简单情节叙述中找到古文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你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呢?”这样的引导就可以将课堂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己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认知。引导式教学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因为高中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适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决定了这一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也只有将学生的内心的`期盼把握到位,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地回归人本教育的初衷。情境无疑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前提,而目前的多种情境创设对于语文课堂都是有效的。但是音乐情境、故事情境等对于高中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喜闻乐见的事情,他们会认为这还是老套路。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做到新颖和入境。如,在《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课堂资源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说“老师今天发现你们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衣着很不合体,我还不好意思直接说,哪位同学给我一个建议呢?”同学们立即就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并互相观察衣着,然后就有同学给出了很多的意见,因为是本班的同学,也都不好意思直接开口。故而,委婉地规劝就被引入了这节课的学习中,在这样的说话艺术的背景情境下,教师再请同学深入地思考魏征是如何劝谏太宗的,既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情境对于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温情的细语、豪迈的誓言、执着的坚守等在语文的世界中潺潺流淌,想要使其迸溅出浪花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徜徉其中,不能自已。
三、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对于语文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而现代化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而大多数教师并未真正地发挥出多媒体的教育功能,只是将其作为了一种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的捷径,多媒体虽然在形式上赋予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感受,却忽视了多媒体教育功能的实质。如,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写景部分进行赏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亭亭净值状态在多媒体画面的展示下将变得更加可人。文章中从荷叶一直写到荷波,动人的景色描写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这段文字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写景顺序的把握对于课文背诵部分有很大的作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切实际了,而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就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文段的记忆能力,只有具有了精神上美感的熏陶,才能实现记忆的点段融合。多媒体画面的制作,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构图,经过自己主观参与的设计,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媒体教学,尽量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给学生自己,这样就会发现学生同样可以做出精美绝伦的课件,实现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总之,教学需要创新,语文教学更要别出心裁地走在其他学科教育的前沿,教师要转变观念,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高中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摘要:
创新是历史教学中被热切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历史教学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教学的意义体现的日益明显。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历史教学也要基于这一目标开展,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创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真正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推动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实现民族兴旺,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
历史这一学科涵盖丰富的内容,囊括了各朝各代及古今中外人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更加智慧,因此,历史的学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活用历史图片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材也在逐步改进。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这些历史图片无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但很多教师对教材中的历史图片不够重视,不能灵活地借助历史图片辅助课堂教学,这是对这一宝贵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历史图片能够将历史资料简单化,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更为直观形象的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联系能力,这些能力是创新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说,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十分重要,同时活用历史图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与文字这一表现形式相比,历史图片在反映不同空间和时间等历史内容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学习《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涉及秦王统一六朝的内容,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对秦朝的疆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秦朝的疆域》这一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对秦朝的领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学习大运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大运河的分布图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二、借助信息技术
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堂的“动静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口述为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需要为历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增添趣味性的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动态播放”静态的历史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一些视频时应当谨慎,注意这些视频是否与历史事实相贴近,避免为学生播放不符史实的内容,以免学生混淆历史现象。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节选《汉武大帝》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片段供学生观看,这种方式能够发挥视频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同时“看电视”这种形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机会,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讲解难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体会张骞一路的艰辛和其为中国通往西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激发学生思考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借助信息技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为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化历史,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正是丰富课堂,使历史教学缤彩纷呈的重要因素,同时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源泉。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教师首先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总的来说,分组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小组学习满足学生的群体需要,照顾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较为推崇的是小组成员“参差不齐”的方式,也就是保证每个小组的多元性,每一组都有成绩较高的学生发挥领头作用,同时有成绩不一、能力不同的学生,以此实现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团体共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不仅能够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还可以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释放紧张情绪,让历史课堂焕发生机。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氛围中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才能活跃,新颖的想法才能源源不断。
四、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正因为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学生学习历史时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无法对所学的历史事实产生真切的感受,始终存在一种距离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法,模拟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虚拟的情境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研究一些难度较大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体现的愈加明显。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采取这一方法“再现历史情境”。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做一个“历史设定”,假设全班同学都是唐朝人,根据教室格局,不同的学生分别代表农民、商人、官吏等角色,然后在每种角色中选出几个代表,让学生表达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当时的经济状况,引导学生大胆表述,例如代表农民的同学可以说:“我是唐朝的农民,曲辕犁是我使用的主要农耕工具,筒车是主要的灌溉方式,这些工具是我们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这样代表农民的同学在表达中复习了很多历史知识点,这也正是我们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
五、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学背景下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良选.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8):109-110.
[2]何苗.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3]马晓牧.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4):68.
[4]陈志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5(9):104.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旺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能力所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目前广大生物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与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帮助广大生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标志。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社会以及各大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系统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为我们的生物教育、社会以及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1转变教学观念,唤醒创新意识
学生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已经形成了定时的思维模式,在学习或实验过程中往往用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更别提创新力,甚至,部分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以及科学家的事情,与其自身毫无关系,不想也不愿去创新。事实上,创新却是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只不过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新是一种潜在的表现状态,需要广大教师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彻底转变传统教育下“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器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提供更多空间与机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学生独到的看法与见解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即使这一见解并不怎么高明,看法并不怎么独特,但这却是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多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让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将其当作孩子看待,相信他们有能力、也必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其能在实践参与中逐步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为创新源自疑问,毫无悬念的课堂教学只会使课堂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以及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的思绪难以集中起来,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中,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与探究性的课堂问题教学情境,则能够有效为课堂设置悬念,为学生思维留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由于其认知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反复的过程,如若创设的问题过于复杂与繁琐,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与知识范畴,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束手无策、无从适应,这样的教学只是徒劳,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只是空谈。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基础学科,大量的实验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对于实验过程进行充分地设计,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来感受生物实验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生物研究的兴趣,并且在不断深入的实验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解决生物问题的意识,能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产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要想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以引导教学和辅助教学为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包括研究对象以及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物学习的思路通过实验展示出来,这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够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但是在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力度相对较小,这就从一定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限制,所以只有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结语
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言,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是一门比较具有灵活性的学科,学生能够从生物课堂中得到很多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2:17.
[2]张玉涵.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黄鑫鑫.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02:216.
[4]朱富德.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05:140.
应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不单单是各个公式的相互应用,不同物质分子的相互影响和转变。化学可以解释为现代科学的实际应用,是一种创新,是提高人们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化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化学领域的创新能力,直接体现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对于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并不是创造出新的化学理论、发现新的化学元素等而应是由创新意识与为让这种意识具有实际意义的化学应用能力。
1、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1.1 实验目标的偏差
化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以免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而且化学实验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变化和奥妙,是视觉上、味觉等更加直观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部分化学老师,因为过重于化学效果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忽略了化学实验产生的效果对化学教学效果的促进和帮助,导致了部分学生只对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部分感兴趣,即化学实验神奇的效果感兴趣,但在学习其它理论方面的知识时抱有的消极态度。从而令学生对化学实验只有“玩”的态度,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因为化学老师对于化学实验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从而令学生只关注化学效果,如:
不同易燃物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液体相互混合后所产生的气味以及凝固的情况等等。而且由于学生过于喜欢化学实验的娱乐性,就会疏忽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令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威胁大大提高。
1.2 实验与理论的分离
实验即是实践,而化学实验与理论应当是密不可分的。实验的内容,可以说是理论的操作过程,实验的一个作用就是证实理论的正确,强化学生脑中的化学知识,但有的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过于注重实验的过程,但却让学生忘记了相对应的理论知识,最后实验结束,学生只记得不同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效果是怎样的,但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理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铁会生锈,但它生锈的原理,生锈时铁分子发生的变化以及怎样防止铁生锈,却很少有人知道。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1 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
近年来,很多报道或文章里,都会提高学生学习辛苦的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后卖书、烧书和撕书的庆祝方式,而庆祝的是自己脱离的苦海。“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对化学一种自我热爱的体现方式的一种,对化学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化学的学生在这一领域是不会拥有创新意识的,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而创新则是反复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想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喜欢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效果也会较差。所以,老师在实验课上时,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制定的,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和想法,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实验教学的方向和步骤。包括:学生对那些与化学相关的现象最感兴趣,与学生关联最紧密的化学实验又是什么,以及针对不同问题和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为“创新”是学生自己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在学校和老师眼前的某一段学习过程。
2.2 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
化学是一门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见现象和产物,比如:玻璃、塑料等,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通过化学反应而生产出的物质。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相互融合,可以令学生时常意识到化学的存在,增加了学生探究化学的机会。比如:学生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又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存在,即人体。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人体油脂的化学反应过于简单。所有学生都知道,脂肪在加热的情况下会溶解,那么同样运动量同样食物的人,胖瘦情况较大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这是因为体质不同的关系,但也可以说是因为不同体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不同。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来让学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过程,并最后探究减少人体内多余脂肪的有效方法,即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欲望,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反复的运用化学知识。让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把创新意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令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仍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3 化学实验笔记的有效利用
这里的笔记,指的不是把老师讲过的化学公式进行整合的笔记,也不是化学课上老师讲课的要点,而是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其中包括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一个步骤容易出现问题,注意事项都有什么,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想法等。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速度和理解方式都有所区别,一堂实验课下来,很多学生都存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及时的问老师,自己可能也会忘记问题的所在,而且实验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就算得到了解决,但在以后的化学实验中,仍然可能会反复的出现。化学实验的笔记,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过程和最后的解决方法的一个总结,而创新是需要大量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
3、结语
近年来“新课改”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落实,表示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关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的培养也越加的重视,而自主、兴趣与态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而不是在老师的监督和命令下进行创新。
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美术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套的程式化的方法,打破统一化、标准化、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发挥其独特性,倡导创新教育,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的创新人才。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可造就独特的创造性,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不竭源泉。大胆的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和绘画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人教版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流淌思想、大胆想象甚至幻想,及时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表扬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我认为只要学生表现出来的作品是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创造中去,张扬个性,享受因创新所带来的快乐。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使他们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肯定、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才能观察灵敏、思维活跃,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境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学生的天份与潜质如何,只要适时地给予科学评价,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强迫为自觉。心情愉快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就变得集中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当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时,学习效果也就会大不一样。教师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和终生难忘的回忆。
美术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创新、喜欢创新和实现创新为己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之具有长久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其关键在于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素质的提升。那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了。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数学教学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创新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的创设。首先教师要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民主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那么学生就会萌发创新的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只要是思考了,错误也是美丽的,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引导他们。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操作,让每个同学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最后形成了个什么图形。很多同学都是先阅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要求怎么做的,然后根据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最后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给予肯定。此时,一位同学提出自己展开的是一个正方形。我随之提问:“这位同学肯动脑筋,不一味相信别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同学们想想,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同学们发现了与自己做法不同的,马上又动起手来,思维也异常活跃起来,积极讨论,纷纷举手作答,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答案: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动自由,主体意识强,在兴趣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解决的途径能否有更简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如果按一般方法做题,学生也能够列出式子,得出答案:(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有更巧妙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从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入手去解答。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自然会得到另外三种解法:(1)8×4÷2―6=10(厘米);(2)8×2―6=10(厘米);(3)8 (8―6)=10(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巧,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提高。
三、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思想的探索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渴望成功的欲望和需求特别强烈。这种欲望和需求,也是小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的萌发。针对这一点,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和交流的场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在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延时性评价,不要轻易对学生不同的认识给予否定。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切忌挖苦讽刺,使学生处于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之中,保持乐学的心态,在探索研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定能得到提高。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也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平时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兴趣是追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而,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1.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生动的实验,不管是分组还是演示实验,都能给学生强烈刺激,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做好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因而在平时上课时首先应做好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也不一定要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做单摆实验时,除了按要求完成课本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如何利用单摆来测量建筑物等的高度,同时要求大家回家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使物理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时,也可创新地引入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葡萄酒杯提乒乓球的小实验来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物理定理、定律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对自然界的现象通过假设、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及一些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3.用生动的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要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及典型事迹,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自由落体时,可介绍“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在教学牛顿定律时可介绍“牛顿运动定律是如何创立的”、在教学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的实验”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及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就。这样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科学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广阔领域,知道科技发明如何带动社会的进步等,从而奠定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课外活动
大家知道,我们辅导的科技小制作都要在课外去完成,因而可以说学生的科技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要放在物理课外活动上来完成,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课外活动更具灵活性,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1.趣味物理实验的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在设计趣味物理实验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设计一些如“用单摆测建筑物的高度”“纸杯烧水”“水火箭”等学生能完成的课外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德化高山湿地的.形成与保护”等,并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小制作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科技节,这时我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制作活动,比如,以前学生制作的可用于高危高位操作的扳手、真空室小水电发电装置、环保节能的喷釉装置等,对于好的项目进行改进,参加全国青少年大赛创新项目的比赛,近年来我通过这样的形式已有多名学生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省市比赛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的实际,我们可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科普读物,观看一些科技有关方面的录像,如我对每班学生在假期时都布置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录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各种科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物理知识与社会的发展、日常的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年的科技节中我都能开展一个科技方面的讲座。在讲座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材料,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学、空间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科学家的具体事例等材料,并对材料加以提炼,为讲座做好准备,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自己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观念,知识就会成为束缚人类发展的绳索。创新意识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此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教学中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的事。
浅谈如何培养英语教学创新意识论文
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21世纪中国跨入3d打印时代,靠的是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只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更加神圣。培养孩子创新意识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现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谈一点做法,要做到“四个转变”“三个要”“三个新”,具体如下:
一、四个转变
1.从单一的教单词向会话练习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出示卡片单调地进行单词训练,做单词游戏,看似课堂很活跃,脱离了语言环境,没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例如教dance,sing,draw,paint,swim,skate.这些动词,引导学生造句,学生会说“icansing/dance/skate/paint/draw.”“i'm singing/dancing/swimming/skating/painting/drawing.”复习旧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表达很流利时,教师组织学生编歌曲,自编自蹈的英文歌曲happynewyear.运用这些单词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60%全身投入参与,识记能力会达到80%左右。
2.从单调的`传授语法向情境教学转变
例如在教名词复数形式时,学生很难记住名词,通常加s.反复的讲语法,学生感到很单调,在教foot,hand,finger,head,leg,rose,face这些单词复数形式时,我采取“全身反应法”让各个器官动起来,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单数名词foottofoot一只脚对一只脚(表演),feettofeet两只脚对两只脚(表演),学生兴趣盎然,一边表演一边说英语,很快地记住handstohands,facestofaces,legstolegs,handtohand,facetoface,legtoleg单复数区别以及发音。例如讲语法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从概念讲区别,学生不易理解。如放在具体情境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邀请学生扮演小偷偷东西,警察当场抓住小偷,thepolicemaniscatchingthethief学生能说出现在进行时的定义,和现在进行时对比讲一般过去时,创设时间的情境,让学生也进行决赛表演,强调早晨6:30起床,把时间设定6:30,让学生现场表演起床动作,经过一段时间把钟点设到10点,两人练习对话,问:whattimedidyougetup ?igotupathalfpastsixthismorning.学生很容易掌握时态区别。意义:引导学生归纳发现两个时态的意义。
3.从定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
在教图形单词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中,我有效地与数学学科相整合,出几道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图形,让学生数,激发学生热情,出示how manyre瞔targles/circles/squares/trianglesarethere?学生争先恐后的答,既开发智力,又有效练习口语,在教数字单词时,教师也同样设计趣味数字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从传统型导课向艺术型导课转变
常规传统导课如谈话法,歌曲导入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反把抽象单词设计艺术导入方式会把学生引进一种课堂氛围很高的境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教抽象名词air时,我利用做实验的方式导入,上课伊始我点燃酒精灯,用已经做好的二氧化碳的烧杯倒在上面,火突然灭了,启发学生考虑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会说,烧杯没有什么,一定是空气引起灭火的,教师顺藤摸瓜“好,这节课我们学习关于空气知识”——出示air。
二、三个要
1.教师要常教常新,教单词不能总用重复的游戏,学生会厌倦。把游戏不断的改编,可以让学生参与,结合奔跑兄弟,让学生设计撕名牌句子的游戏。
2.教师要有主持人的幽默风趣,不拘一格和学生互动好,这样学生更加喜欢你,从而喜欢这门学科。
3.课堂教学要有深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利用暗示法调动学生有意注意,抓住前20分钟的黄金时间。
三、三个新
1.板书设计要新。如教五官单词,把板书设计成人字形,把相应单词写在人体的相应部位。
2.游戏要创新。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开发智力的游戏,如数字游戏、图形游戏、设陷阱游戏。
3.小组合作学习创新。为了体现民主,各组围成圈,教师在中间,回答问题可以不起立,主动回答“我能……我来……”这样的口吻,各组组长主动提问,小组解决,向教师汇报,最后全班共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地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一课题,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究、不断提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我们英语教学才会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程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者/田吉平
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出发点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就是着眼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分析,有所创造,心中装着学生,对教材进行动态的分析。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靠自己的探索发现;二是靠别人的告诉获得。
“发现”具有主动性,其中不但有探索、有假设、有推想、有判断、有想象、有结论,而且还有评价,有矫正、有检验,因此,它又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教师钻研教材时,在理清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相信所有的学生,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要着重分析学生:“这个现象自己能看得到吗?”“这个规律自己能发现吗?”“这个公式自己能推导吗?”“这个结论自己能归纳吗?”……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剖析思考,将告诉的范围尽可能缩小,将供学生探索发现的材料充分开发出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材料支持。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他们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引起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学“被2 . 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学生出题教师答的方法,在几乎不用思考的情况下,就迅速报出了学生的数能否被2.5整除,学生对教师的判断速度十分惊讶,急于探求其中的奥秘,注意力十分集中,此时正是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对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直观操作、启迪思维
心理学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辨析。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剪、去分、去拼,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从中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操作的活动,能使学生得到较多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应变能力。而且使全班学生智力活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3.独立探究,发展思维
创新性人才应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我在课堂教学中既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合作与交流,也重视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独特见解,主动获取新知。
4.合作研讨,激活思维
“合作研讨”教学方式,是指导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成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真正活动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分组讨论,能使集体智慧在切磋中提高,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敢提一些以往不敢提的问题,敢去闯一闯知识的“禁区”。
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知识可分两种:一种是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含义的基础上,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学生能自觉地运用这个性质,解决前后的笔算:800÷400为8÷4进行口算,这种应用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一种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下运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逆向思维训练;难题巧解,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基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偷快时,感觉观察都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较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因此,教师要带着微笑面向全体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启发学生,用积极的教态感染学生,真正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着力于学生的自我表现,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和创新机会,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才能肩负起培育具有创新性人才的伟大使命。
(作者单位:427110湖南省桑植县陈家河贺龙希望小学)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梓程江小学 王 月
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了能够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发展创造能力,教师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注意对儿童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战略要求。作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
1.要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激情,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美妙意境,从而做到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文章的精华部分,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体会“春天来了,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的美丽景色,然后启发学生在这个意境中描述本地的春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活跃起来,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畅所欲言,用自己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着春色。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主动的写作意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写作的题材。如果对这些熟视无睹,一写作文就感到“无米下锅”,那根本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应在平时就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在作文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
作文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变。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在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
1.要克服命题成人化倾向,特别注意命题的趣味性。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同是写人记事的作文,“我的童年”命题就有点成人化,而“妈妈叫我小淘气”、“我真聪明”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很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他们回味童年的乐趣,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些命题文学色彩太浓。如“六一抒怀”显然超越了儿童知识水平的实际,如果改成“快乐的六一节”或者是“二0一二年的六一节”,就能引发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儿童情感的内容。
2.克服命题公式化的倾向,注意命题的多样性。命题公式化表现为题目内容过于陈旧,年年老一套。有些具有永久魅力的题目,当然可以写,但更应该多写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社会改革的新题目。如“雷锋叔叔又回到我们身边”,“家用电器的话”,“我长大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有时代感,新气息。既可以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也迸发了他们创造未来的理想火花。命题公式化还表现为命题形式的单一性。即多是清一色的统一题,这对学生限制太死,不利于开拓作文的思路。因此,除统一命题外,也应有半命题、选择题、范围题、情境题、自由题等多种形式在互相配合。低年级尤其要注意采用图画作文、剪贴作文、游戏作文、童话引路等儿童乐于表达的形式。其次,立意上要实破传统观念束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如何引导学生确立写作的中心或中心思想呢?在改革的实践中,不少教师提出在立意上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要求写真实的话,做诚实的孩子。把作文和做人结合想来。因此,教师指导时,主要是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在写作题材上要有新的拓展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怎样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们认为,拓宽小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写作生活文和引进艺术作文,是引发和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1.作文内容生活化。写作常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要重视开拓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拓展写作题材,就是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培养儿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以教材依据的序列文是作文训练的基本内容。根据儿童校内外生活实际和言语交际需要而拟定的作文,一般称为生活文。小学生在练习序列文的同时,扩大生活文的写作,其积极意义是:①生活文较序列文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本上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东西,不仅解决了“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②生活文具有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等特点。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童话等都是习作生活文的好形式。特别是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墙报稿、说明书、经验总结、广告以及各种便条,又都是社会交际最需要的。因此,扩大写生活文,是实践作文教学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2.引进艺术作文。所谓艺术作文就是把音乐、美术、体育、游戏、录像等视听艺术形式引进课堂作文教学。视听艺术形式给儿童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化的写作题材,有助于启迪儿童发散思维,引起儿童丰富联想。既能拓宽写作内容,又能活跃写作思路。(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课堂教学引进艺术作文,其积极意义是:①音乐、美术、体育、游戏、录像等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它们恰当地引进作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儿童写作的情趣。②艺术作文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因而可以填补儿童直接生活体验的不足,有助于开拓视野,扩展题材,从而引发和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对新生活的追求,对新问题的思考。如某老师在教《蛇与庄稼》后,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仿写“环境卫生与人体健康”。写作前把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录像片断搬上讲台,使学生看到了一般情况下感觉不到的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随便叶痰与染上肺结核),从而引起学生对讲究卫生、净化环境的深刻思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
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我在作文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课上,我请学生自己设置、绘制小报。其中有一位学生,特别认真本心地绘制版面,仔细地绘制插图,该抄写文章了,她拿起笔仔细的誊抄忽然她“呀”地叫了一声,原来她抄错了一个字,怎么办?用修正带改有痕迹,用涂改液影响美观,这时她请我帮忙,我可以帮助她,但她失掉了一个动脑、动手、用心解决问题的机会。于是我夸张地皱皱眉,摇摇头表示了我的无奈,她见没有什么指望,开始低头冥想。一会儿,我见她开始动笔写上去,我走过去一看,不禁在心里乐了,只见她用红色的笔,在那写错的黑字上,画了一朵六瓣的红色小花,小花巧妙地挡住了黑色的错字,待展览小报的时候,我看见了“小红花专栏”,那夹在字间的小花开得正艳。报办完了,我请同学们选择办报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写一篇一章,我看见了“小红花专栏”一文。我想实践给孩子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正是学生创新的舞台。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小红花不正是盛开的创新之花吗?
总之,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要求论文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广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机会,具备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创新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以有效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做出若干思考。
一、创新意识的基本含义
创新意识主要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产生的一种创造未来新鲜事物的观念或动机,并在创造行为活动中形成意向和设想,它在人类意识领域属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富有实效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生发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和根本出发点。体育教师应通过每一节体育教学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任务,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内容设疑和创新,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造意识[1]。
二、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应将教学由“要我学”有效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化教学观念,通过积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为普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实施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促进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进行跳高学习时,教师事先在竹竿中间设置一根橡皮筋,同时不做任何说明,只要求学生越过橡皮筋即可,同时又积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设置橡皮筋的原因,有的说是为了降低难度,有的说是为了矫正姿势,这样就有效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2]。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基于初中生好奇心和新鲜感较为突出的基本特点,教师也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切实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构建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化运动项目,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行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勇于畅想的创新意识和无畏精神。例如,在进行《动物模仿操》一课的教授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形态,并自由结组进行创编,最后进行比试和互评,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提出质疑和设疑引思,努力创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
在实施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进行观察和示范,因势利导地在体育练习中设疑引思和提出质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双人三足跑》游戏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质疑:大家说两个人能用三足走路吗?怎样能跑得更快?这样事先为同学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安排几组同学进行实际表演,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得到了实际验证,为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在进行讲解和示范辅导时,教师应在每个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力,将其所掌握的知识逐渐深化。在实施现代化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一直处于主动性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通过游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游戏课堂教学法,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游戏教学能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能潜意识地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首先,应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基本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安排适合季节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领悟体育的乐趣,以更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学习。其次,不断调整和丰富体育游戏内容和形式,逐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育练习近平台,有效活跃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来。游戏教学法通过反复的体育练习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掌握,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应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创新型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不断提升体育运动素质和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华少年:教学版,(17):38.
[2]金垒.浅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5):150.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贵港市石卡高中 陆曼芝
【摘 要】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通过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作文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98-0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学生经常发出“作文难”的感慨。而学生的作文也经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口同腔”的现象。有人说是学生缺乏生活经历,才会出现如此的作文。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写作“暗胡同”的方法,就应让他们的写作“生活化”。但是,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如何使他们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他们的作文张扬自我的个性呢?本文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一、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
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但是,如何把这种潜在的创新力在作文中用文字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中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写作的创新激情,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观,营造和谐民主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热情。传统的作文课堂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和限定写作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而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新意识日渐萎缩,写作水平很难充分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课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一些热门事件,鼓励学生组织小组来讨论,讨论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新颖意见和异议意见给予赞赏和重视,并对他们的独特意见进行详细分析;对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并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后教师再作适当补充。在这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和谐民主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人翁意识,就会变得乐观自信,从而主动去探索,产生写作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就有话可说并有激情地去写作。如此,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创新意识就会活跃,创新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学生的写作个性得到充分展现,独特创新的见解也就跃然纸上。
(二)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拓展作文课外延伸,为作文创新打好基础。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对生活缺乏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并且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材料的欠缺使得他们在作文中无话可说,而即使能写出文章,内容也十分空洞。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应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课外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一切资源,多渠道让学生随时感受到作文的写作氛围。例如,鼓励学生多把自己的好作品投向广播站,当学生在校园广播里听到自己的`作品时,就会产生自豪感,进而萌发写作的欲望;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开辟学生的写作专栏,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收集有关作文的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技巧,教师加以点拨;在班里举办演讲比赛、作文故事比赛等,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热爱写作并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为“领头羊”,在学生中成立作文写作小组,不同的写作小组确立他们不同的写作方向,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需求。这样多管齐下,为学生打开了一片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
要使学生的作文生动有趣并富有创新性,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的作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这就要求他们在假期里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发表感想和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重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让他们学会在作文中书写生活。以上这些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并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创新的意识。
有了以上的这些积累和铺垫,接下来语文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他们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他们作文的个性。
二、鼓励和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学生思维成果的集中展示,而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灵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作文训练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 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作文的源泉之一,只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诱发学生写作思维中的创新意识。而联想和想象也好比是作文的一对翅膀,学生只有架上这对翅膀,打开记忆的仓库,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记忆中的材料进行再加工,构成新的形象并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就成为发展学生作文个性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应训练学生在面对同一道作文题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展开想象和联想,开阔他们的写作思路,丰富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在上柳永的《雨霖铃》时,笔者让学生根据下面这段话发挥想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段词意境开阔,内涵丰富,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借助想象,由词所展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把诗人和情人知己离别的情景、氛围加以具体描述,并让他们用语言形成文字把它加以拓展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就使这段词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化、可感化,从而也达到了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江苏语文高考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的作文,由此笔者布置过一道以“关于‘水’的联想”为题的作文给学生习作。有个平常作文较好的学生在写这篇作文时,文章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语句。其中有这么一小段:
水是灵动的、柔美的,地球上没有水,就犹如人没有灵魂。水也是地球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地球母亲用它哺育着她身边的生灵万物,生生不息。多少文人墨客总是喜欢投身于自然美景之中,与“水”结缘,借“水”来抒发情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借“水”的深千尺来隐喻他和朋友的感情深厚,把两人本是无形的情谊通过“桃花潭水”的比喻化成了有形,让人印象深刻,李白以“水”来抒发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滚滚东去的江水和千古风流人物联系,以借古来抒发自己不忘大展宏图,以图功业和志向的抱负,苏轼以“水”来展现了自己旷达的情怀;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来喻愁,把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通过“春水”的绵延不绝倾泻了出来,形成了最后的千古绝唱。
这段文字,学生所用的人物事例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上耳熟能详的,但学生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把它写成了优美的文段。
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任何话题的作文海阔天空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在这当中作为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作文话题的想象和联想的目的性、方向性和丰富性。学生经过这类作文的反复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写作想象联想类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创新性能力,从而达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发展作文独特个性的目的。
(二)加强作文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平时学生作文不能有意识地体现中心,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提升思想的厚度。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应组织他们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和体验生活。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最后,指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是能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的,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写成文章,有利于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笔者曾让学生以“风”为话题写作文,首先,笔者启发学生思考:风有哪些类型?由“风”能使你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想逐渐深刻:由春风联想到母爱;由“秋风扫落叶”联想到反腐倡廉运动;由“风”联想到社会上种种歪风邪气,陋风陋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再只停留在“风”这一自然现象上,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风联想到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不少思路清晰、见解深刻的佳作。
(三) 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对某个事物、某件事情、某种现象,让他们学会顺着思考、反着思考、两面思考、多角度思考等,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从而产生写作灵感。如“早晨公共汽车晚点了”,面对这么一道作文题,在写作、审题立意时,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想到的都是:公共汽车晚点后,候车的人焦急无奈的状态,从而反映了公共汽车公司管理的不善。这样的思路并不离题,但它既缺少新意,也缺少深意。此时,笔者提示他们“如果不写候车人们的焦急,那么你们还可以写些什么呢?”经过积极思考,学生写出了许多新的题材,以下是其中三例:
1.天气较热,又遇到公共汽车晚点,一些送孩子和孙子上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宝贝等车太累,纷纷急忙给孩子买冷饮、替孩子拿书包、摇扇子,自己却累得满头大汗,狼狈不堪。试问,这样护大的“小皇帝”如何能经得住风雨?
2.趁公共汽车晚点,一辆私营车前来钻空子捞外快,一些有急事的人无奈地付出两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乘车离去。如此看来,交通治理需要重视。
3.由于公共汽车晚点,两位小学生上学迟到了。他们被不明真相的老师点名批评,并被罚做作业,一直到放学以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完成作业回家。这位老师不经调查就批评学生,还采取罚作业的办法来惩罚学生,这些反映了老师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足。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只要老师积极挖掘,那么,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畅通,他们写作的题材就会大大地丰富。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同一个话题作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的思维层面去思考,把各种思考的结果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经过这样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活了,可为发展作文自我的个性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总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力、个性的思维,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作文求新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并灵活运用在自己写作中,从而让他们的方法指导思维,思维驾驭文字,并由文字来张扬他们的个性。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的普及,整合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库已经具备条件,而整合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于教学必将有利于陕西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以及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同时,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教育人才。
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中也普及开来,陕西许多学校特别是市区学校已经具备了利用网络优秀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的条件,如校园网的覆盖、多媒体教室的建立、网上备课和教师网上答疑平台的设立等。这些条件使教育教学资源由各个学校的独立资源变成了一潭活水,使许多学校教师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国家教育部已在2000年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基本目标是:“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然而,陕西省建立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依然进程缓慢。
从全国来看,国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是2002年正式立项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它也是目前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是国内唯一建有多学科、多种类教育资源的资源库,包含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行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其他教育资源,主要合作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而省级的类似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浙江省在2006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它具体分两个阶段实施:2006年―2007年,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建立教育资源评价制度和准入制度,统一全省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08年―2010年,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实现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全覆盖,配合课程改革推出有特色的专题站,建立教育资源研发基地。
陕西虽然位居西部欠发达地区,但陕西却是一个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尽早地规划建设陕西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变科教大省、文化大省为科教强省、文化强省。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可供依托的基础也很多,我们可以以陕西师范大学为基础,以西安中学、西铁一中、高新一中等具有软件、硬件优势条件的中学和具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软硬件条件的部分学校为载体,①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等积累一定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
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框架构建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其内容应该包括备课资源系统(如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文献资料、题库、网络课程)、示范课公开课资源共享系统、教师集体讨论质疑平台、学生学习探究平台、名师专家交流平台等。
笔者认为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上交互式教学辅导与学习,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推进陕西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缩小地区与地区、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的最佳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的解决方案。而且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的教育人才。
在建设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际,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在资源共享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管理下,以一线教师上传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专业人员搜集教育教学资源为辅,同时利用好地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以及教育教学相关出版社合作),在经过专业人士过滤、加工、完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整合后,再呈现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中。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必须能够满足用户根据年级、学科、范围、媒体类型和关键字等精确搜索海量知识中的所需要的资料。检索应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够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同时科学而高效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要的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栏目模式、知识点模式、类型方式等浏览方式查找资源。其次还能进行网上交互式沟通,比如教师或者学生在使用资源中可以把建议、意见直接反馈给作者,便于互相探讨和共同提高自身能力。
同时在设立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开展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帮扶新任教师活动,组织有经验教师、专家开展网上讲座,来达到提高我省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帮助新任教师迅速成长。
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国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大力建设局域性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如上海教育资源库、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济宁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香港教育城资源中心、杭州教育城域网等,均得到了学校、一线教师、家长的好评,也提高了当地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在借鉴好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好调研,多听从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加强学校间和教师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门户观念。
1.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要想让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由一线教师、相关学科专家、外聘专家组成学科评价小组,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和品质,让资源共享库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具有启发性、适合现在新课改模式的、具有范例性质的资源。同时可以把一线教师上传的原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年终鉴定的一个参考,这样也能调动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优质、新鲜。
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区县教育局、学校组成管理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形成梯队形的管理,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高效、科学和完整。
2.力求原创,追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陕西教育
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储备,可以分为视频类资源、图片类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扫描版)、文字类资源、数据类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整合到各学科中,同时与对应课题一致,便于教师搜集、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原创,如一线教师原创课件,学校示范课、公开课课件,学校集体备课成果等这些切合课堂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收录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陕西教育。
3.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鼓励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申报一些课题、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陕西教育实际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些迫切解决的课题供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后再反馈到资源共享库,供学习者学习、操作、思考。同时把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并且形成了研究成果的教师在同一条件下优先考虑职称评定和在年终考核中加分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教育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要便于操作和运用,要具有开放、动态、可持续和共享的特征,要力求贴近教学实际,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陕西教育特色的资源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让教育与信息时代接轨,实现陕西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蓓.解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db/ol].www.edu.cn/20030805/3089062.shtml.
[2]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2).
[3]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